L REVIEW
AUDIO REVIEW
![]() | ![]() | ![]() |
---|---|---|
![]() | ![]() | ![]() |

2000木殼老鐵ATH W11R與W1000感想
前言:
從接觸耳機開始,不管是AKG、GRADO、SENNIHEISER、SHURE……各家都嘗試過
自己真正想要的聲音是什麼?是一個讓我不斷省思的課題
雖然我仍無法給出一個完整的答案,但是我能肯定ATH在女聲韻味上的詮釋最接近個人期望的方向,也因此入手的都是ATH耳機
這次在因緣際會之下有機會能聽到ATH W11R,要感謝臨近友校的大大願意出借
雖然文筆不佳,還是抱著分享的心態寫成簡感了
由於自知能力有限與經驗尚淺,基本上只喜歡看文章,若撰寫不佳還請多多指教
測試組:
TOBBY+HA-9+ATH W11R
對照組:
TOBBY+HA-9+ATH W1000
TOBBY+BOBBY+AKG K702
TOBBY+BOBBY+ATH ESW9
測試曲目:
01.ELISA-ENDLESS ANTHOLOGY (complete ver.)
02.ELISA-HIKARI
03.奧華子-ロスタイム
04.奧華子-君の笑顔
05.奧華子-悲しみだけで生きないで
06.ELISA-普羅菲希雅三部曲
07.手嶌葵-テルーの唄
08.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OST-きみのこえ
09.kalafina-to the beginnig
10.kalafina-滿天
11.STUDIO GHIBLI SONGS-さくらんぼの実る頃(紅の豚)
12.STUDIO GHIBLI SONGS-時には昔の話を(紅の豚)
13.STUDIO GHIBLI SONGS-愛は花、君はその種子(おもひでぽろぽろ)
14.魔法公主OST-もののけ姫
第一階段:盲測(1/15)
個人習慣先休息幾天不聽音樂,之後再去試聽從未接觸過的耳機
對於不才我而言
正面來說,這樣一來比較能屏除成見,也較少受到聽慣己有耳機音染的影響
反面來說,聽感水準參差不齊
由於是完全憑藉初聽後的第一印象寫出的簡感,尚未反覆測試歌曲或是實際與其他耳機同步交叉對比,聽感上尚有商榷之處,如有爭議之處,敬請不吝指教
個人初聽的感覺是認為ATH W11R在調音上可約略分為兩部分
在中高頻以上方面帶給人超逸絕塵的感覺,就像一層薄紗輕撫過肌膚般滑順,尤其是悠遠空靈的尾韻令人深深著迷
這種尾韻有別於W1000那種棉裡帶針的光芒感,也不同於ESW9餘音裊裊的依人感,雖不完全相似K702清麗纖美的歐系細緻感卻能透出另一股淡雅的日式風味
以意象來說,我會覺得是看著風箏順著溫和的微風往上升向無盡的蒼穹,其輕盈中帶有一股韌勁,你可以看到它的形體,它的飛行軌跡完整地在眼前呈現
整體架構乃至於中頻以下,我聯想到的是用畫派中的自然主義(Naturalism)來形容ATH W11R的特性:在畫自然景觀時,要畫得像它所應呈現的樣子,消失的時候也如寫實般的自然
以對照來說
K702是能清楚捕捉一切景物的相機,每個環節的處理都相當出色,細節不論好壞都能一絲不漏地表現出來
W11R則是畫家透過自己的觀點建構出他自認應該呈現的樣貌,雖然整體清新自然而寫實,但是可以感覺到有一層濾鏡處理過
拿個情境來說,當一個畫家在描繪森林時,雖然在描繪的當下有其他的動物在眼前,但是他想呈現的是濃鬱深邃的樹木,因此在下筆時便會迴避動物不畫而致力呈現自然景觀之美
上述的概念同樣呈現在W11R整體架構上
W11R與W1000、ESW9相同的地方在於人聲置前,刻意強調歌唱者聲音的演繹,然而W11R將人聲與背景樂器聲分離得較分開而且自然許多,不似W1000、ESW9會集中在一個包廂大小的空間而略顯擁擠。感覺上包圍感不強,音場向左右兩端延伸,前後延展度則不大,表現出來差不多是一個橢圓形。除此之外,W1000、ESW9的樂器聲會受到音染影響而顯得不是很好,W11R則是採取將樂器聲淡化的方式而顯得比較平宜近人
至於中頻以下方面的聲音,我認為W1000與W11R相較的結果約略相當於K702:標榜監聽耳機,帶有高解析力再加上自家飄逸音染與 k271 mkii:平淡直白的關係,W1000的聲音會因音染向上升而且帶有相當的黏膩感與甜度,W11R相較之下則算是微甜的程度。拿巧克力來比喻的話,是85%與70%的對比
就目前做個總結,我認為W11R平衡性不錯,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水準,並不會有後來W1000與ESW9有點過於強調人聲韻味的傾向
W11R體質清新不刺激而略帶陰柔的性質,聲底細膩且帶著清亮的氛圍
第二階段:
TOBBY+HA-9+ATH W11R vs TOBBY+HA-9+ATH W1000 (1/17-18)
個人認為W11R與W1000的關係可以用水彩與油彩來比喻
W11R質地較輕盈、清澈、延展性較高,音染是順應歌手聲線產生變化,增添一層柔和的光暈,整體印象凝聚力較低卻較能帶給人舒張祥和的開闊感
W1000質地較厚重、深沉、延展性較低,音染會掩蓋歌唱者原本的聲音,讓整首曲子覆上濃郁的色調,整體印象凝聚力較高且帶有強烈的封閉性
W11R帶有豐富的泛音,就像是有光澤且綿密的羽毛,給人細長的線條形,也可以說是旋律尾綴著流蘇的感覺
以定位感來說
W1000呈現出來的是表演團體的成員同聚在一座狹窄的舞台,會有聚光燈打在歌手身上讓人能將焦點集中,而我們仍能感覺到樂器聲與人聲都很明顯
W11R定位較自然,燈光是打在整個舞台上,歌手置於前而不會和樂器聲衝突
雖然W11R在樂器表現上並不會比W1000好,但是W11R淡化的處理方式會聽起來比較舒服
個人認為W11R比較不適合06.ELISA-普羅菲希雅三部曲、09.kalafina-to the beginnig、10.kalafina-滿天等強烈節奏的歌曲,W11R柔和的調性會修飾激昂的氣氛而顯得有些弱氣了
除此之外,與11.STUDIO GHIBLI SONGS-さくらんぼの実る頃(紅の豚)這種本身帶有濃濃愁緒的深沉曲調有點不搭(W1000也是不太適合)
雖然方向不同,W11R與W1000都是有很有特色的耳機,值得大家好好聆聽欣賞
mobile01行動影音(2013/01/16)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3160461
PTT Headphone (2013/01/21)
絕代佳人ATH W100&豔色絕世ATH W1000感想
前言:
雖然正式投入耳機領域後,第一隻打定主意要的耳機是ESW9,然而當初想要多嘗試各家耳機的我其實並沒料想到之後還會繼續入手ATH的耳機,後來之所以會再入手W1000與W100的契機其實是由於對ESW9+HA-9的不適應
回想起來,只能說我是相當幸運了
在一開始接觸耳機的相關知識時,ATH的系統搭配不外乎會提到與W5000成套的HA5000,退一步選擇的話,也還有國內阿仁仿製HA5000的Lotus HA-9。非常可惜的是,HA5000只有日本貨、價格高昂而且還需要另外解決電壓的問題,整體處理起來實在是相當麻煩讓我並不想賭下去,於是想退而求其次試試看HA-9
在當時想要購買的時間點,HA-9曾一度停止供貨令我相當惋惜是不是要停產了,後來阿仁有再供貨時就立即下訂了一台,然而與ESW9搭配的結果倒是並不令我滿意的,這倒不是說以客觀評價而言不好,只是個人喜好上的不同。對於BOBBY還是HA-9搭配ESW9,我的取捨點在於ESW9搭HA-9時的低頻表現令我不舒服。HA-9入手後的一段時間,本著答謝代購者的想法,其實我都寄放在代購者店面那邊讓他玩,不知新竹有多少人注意到就是了
後來我在友站賣DAC時,恰巧看到有大大要賣ATH傳說的W1000,究竟ATH高階耳機與HA-9相搭效果如何?立刻就與他聯絡了。(其實我個人會堅持親自試聽後再買耳機,若不是就在同地區而且接受試聽,真的是只要差一點點就錯過了……。)除了W1000,當時大大相當大方地同意帶來W100與W5000供我試聽,結果墜入ATH女毒至今無法自拔
以下是當時短暫試聽ATH旗艦木殼耳機的感想
(只有略做修改,基本上盡量呈現原貌)
系統:TOBBY+BOBBY+W100/W1000/W5000
系統:TOBBY+HA-9+W100/W1000/W5000
T0BBY+BOBBY:特性會鮮烈地呈現出來
(BOBBY與W100、W1000、W5000、W11R、AD1000X試過皆不比HA-9適合,唯獨喜歡與ESW9的搭配)
TOBBY+HA-9:能有效改善舊ATH音響性與收斂中高頻以上的聲音,使之變得絲滑
個人喜好:W100>W5000>W1000
客觀評價:W5000>W100>W1000
(個人不寄任何期望在舊ATH的音響性上,加上認為W100的韻味勝過W1000進步的地方許多,所以當時客觀評價是這樣排的。當然,這終究是個人主觀,雖然我很同意W1000素質勝過W100,但是私心終究偏向W100,我想這種心態或許近似於某些人對W1000/W1000X與A900/A900X的看法,關於這點請大家別太深究了)
W100
無疑是其中人聲韻味最濃郁的,就音響性而言也是扭曲得最嚴重的,截至目前為止聽過最好的女聲
搭BOBBY會感覺背景音樂收縮在一顆棒球大小的圓在耳邊,相當奇特的調音方式。不管是甚麼曲子,都會染上ATH女毒
搭HA-9背景音樂會改善許多,和W1000相比略差,要對比才感覺得出。背景音染會收斂,人聲更凝聚
屬於落入凡間的仙女或只為唱歌而存在的精靈
W5000
如果沒有HA-9,W5000與其他家旗艦相比較少過人之處,或許女聲方面略勝一籌,然其略亮的聲底與中低頻以下的凹陷確實是很大的缺點。即便搭配上HA-9,仍會感覺到低頻是器材硬調出來的聲音。就音響性而言確實會是ATH數一數二的優秀,跟其他家比則較不如
就另一方面來說,搭配HA-9的情況下,W5000我認為是W1000的完成型,確實在女聲詮釋上勝出其他家顯出其價值。W5000聲音高雅澄澈,並不是雍容華貴的女王氣質,而是極接近仙女的凡人,在具備W1000的韻味同時不失自然高貴的氣質,是纖細而未有缺失的線條美
與W100、W1000隨意搭配也有強烈女毒音染相比,W5000要搭配HA-9才算是有發揮出ATH女毒
在不搭HA-9的情況下與W100、W1000相比音染少很多,雖然與其他家耳機相較之下仍能感覺到女毒。個人覺得是鐵三角時代交替的完成品
W1000
與W5000相較之下隨意搭配都有女毒,但是就韻味方面不如W100,整體素質而言不如W5000。其實個人認為W1000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微妙地位……嚴格說起來,有W100、W5000其一就不需要W1000了,但是如果只有W1000,我還是會想追求W100、W5000。屬於極度美麗的女人
其實在看到當時不成熟的聽感後會很慚愧,一直猶豫要不要略去這段不提,但是反覆思考後,還是留下來做為其他人的參考與對自己的提醒
另一方面,我很感謝提供W1000、W100、W5000試聽的大大,日後也就是從他那邊入手W100與W1000,也就是本篇的主角。除此之外,大大還有出借我玩賞W11R
請大大不要誤會,本人實在不善表達,雖然見面時沒說上什麼話,對於您我是充滿感激與景仰的
當然,之後未能再有機會再好好聆聽W5000實在是一大遺憾,大大出售掉了……如果拿W5000再做一次對比,我想聽感上是會有所不同的
個人系統:
TOBBY+BOBBY+ATH ESW9
TOBBY+HA-9+ATH W100
TOBBY+HA-9+ATH W1000
不才的經驗與能力相差眾多高手甚遠,最初系統也不是專門針對ATH調整的,如果有不好的地方,請不吝指教
測試項目:
TOBBY+HA-9+ATH W100 (1/28-29)
TOBBY+HA-9+ATH W1000 (1/30)
TOBBY+HA-9+ATH W100 vs TOBBY+BOBBY+ATH W100 (1/30-31)
TOBBY+HA-9+ATH W1000 vs TOBBY+BOBBY+ATH W1000 (1/31)
TOBBY+HA-9+ATH W100 vs TOBBY+HA-9+ATH W1000 (2/1)
測試曲目:
奧華子-smile collection
奧華子-good bye
01.奧華子-ロスタイム(奧華子-good bye)
02.奧華子-君の笑顔(奧華子-smile collection)
03.奧華子-悲しみだけで生きないで(奧華子-good bye)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
04.ELISA-ENDLESS ANTHOLOGY (complete ver.)
05.ELISA-HIKARI
06.ELISA-普羅菲希雅三部曲
手嶌葵-瑟魯之歌
07.手嶌葵-テルーの唄
新海誠 天門-雲之彼端 約定的地方OST
08.雲之彼端 約定的地方OST-きみのこえ
kalafina-to the beginning
09.kalafina-to the beginnig
10.kalafina-滿天
宮崎駿 久石讓-STUDIO GHIBLI SONGS
11.STUDIO GHIBLI SONGS-さくらんぼの実る頃(紅の豚)
12.STUDIO GHIBLI SONGS-時には昔の話を(紅の豚)
13.STUDIO GHIBLI SONGS-愛は花、君はその種子(おもひでぽろぽろ)
宮崎駿 久石讓-魔法公主OST
14.魔法公主OST-もののけ姫
ATH W100:
由於手上沒有可供調整聽感的參考用耳機,所以是經過幾天不聽音樂再開始對W100進行盲測
初聽W100時,老實說是感到W100比較像老練的歌唱者一樣,雖然弱勢的地方是一定有的,卻能夠極佳地詮釋大部分的歌曲,不久回想一下之前用其他耳機聽音樂的經驗就可以發現,實際上是W100風格明顯,能夠強烈到改變整首曲子的步調。換個說法來講,是指W100的癖性決定了全部的走向,而非順應曲子產生變化,這點和W11R相反,W1000雖近似W100卻也沒有如此明顯
以塗料來比喻這種音染關係的話:W11R是水彩,W1000是油彩,W100是油漆
W100整體蓬鬆的感覺像成熟後的松果
簡樸不加雕琢,甚至顯得有些笨拙
速度很緩慢,就好像是穿著振袖的仕女優雅地舉步行走一般
尾韻帶有透明感的黏膩度
並非玲瓏剔透的無暇透明感
而是給人沉蘊又顯出厚度的澄澈如四溢的蜂蜜
旋律像是塗上一層楓糖色的保護膜
不管是甚麼樣的曲子都會帶有濃濃的木頭味與溫暖
頻段分布方面
W11R偏向在中高頻以上做出延伸,整體架構綿密而自然
W1000著重在中高頻以上,聲音會隨著音染向上升,散發輝煌的氣勢
W100與前兩者略有不同,比較趨向中頻方面,中頻非常濃密細膩,人聲的凝聚力與厚度非常顯著
音場表現以相對來說的話
W11R呈現出教室大小的空間
W1000呈現出包廂大小的空間
W100則是相距自己幾公尺而已
ATH W100、W1000、W11R一貫的做法是人聲置前,刻意強調歌唱者聲音的演繹
背景聲方面
W11R採取淡化的方式處理
W1000背景聲雖有立體感卻帶有強烈的風格,在質地方面說不上是很好
W100人聲演唱時,背景聲音幾乎都被吸收掉了
W100分離度不佳,另有一股濃稠的膠漆感聯繫著
背景聲來源位於身旁相當近的地方,但是實際上沒有優異或是顯明的表現,協調方面出現落差的情況
雖然可以從人聲發源處感覺到歌唱者的身姿隨著曲調的進行輕輕搖擺,卻始終看不清歌手的細節,就好像是在隔著一層黑紗欣賞
樂器演奏方面
W11R是輕描淡寫的演奏手法,默默地透出一絲甘甜
W1000是激昂而有個性的演奏手法,像是要誇耀技巧似的彈奏方式如絢麗的愛爾蘭式踢踏舞
W100是穩如泰山的演奏手法,沉穩中帶出一股韻味
曲目詮釋方面
11.STUDIO GHIBLI SONGS-さくらんぼの実る頃(紅の豚)
這首歌W11R和W1000都詮釋得不太好,喪失了些許靈魂沉澱的重量
W100則是本身的性質相契合,因此更顯得出味道
只不過W100完全不適合09.kalafina-to the beginnig、10.kalafina-滿天就是了
多人合唱再加上激昂的氣氛
用W100去聽顯得混亂與完全沒有氣勢
不排除HA-9也有相當影響
帶有爆發力的聲線會被犧牲掉
我想W100的調性最適合帶有滄桑感的女伶演唱
11.STUDIO GHIBLI SONGS-さくらんぼの実る頃(紅の豚)
12.STUDIO GHIBLI SONGS-時には昔の話を(紅の豚)
13.STUDIO GHIBLI SONGS-愛は花、君はその種子(おもひでぽろぽろ)
聆聽時一直聯想到的意象
孤身一人走在冬陽灑落的深林幽徑
肅冷的空氣
蕭瑟的景象
卻未令自己感到孤寂與寒冷
感覺到的是濃濃的泥土味與木香
鋪地的黃葉 紅楓
枯槁的枝木
是滿滿的謐靜
映入眼眸
躺在生機沉澱的草地上
我輕輕撫摸木紋肌理
與潮溼的腐土
指尖略帶冷意的觸感
然而
湧上胸臆的
是濃甜芳香的暖意
恰似溫熱的蜂蜜牛奶
加入一滴檸檬
恍惚間
埋首於戀人溫柔的擁抱中
在對方的懷裡靜靜感受著彼此的心跳以及氣息
直至時間靜默
直到一切的盡頭
ATH W1000:
和W11R、W100兩者圓融的感覺不同
相較下有一種棉裡藏針的光芒感
近似於柔中帶剛的穿透力
就像是收在鞘裡的武士刀
雖未顯出刃紋肌理
卻隱隱透出銳利的壓迫感
音響性方面
其實已經在和W11R、W100比較中闡述的差不多了
只不過要澄清一下的是
W1000背景樂器聲方面表現與W11R、W100相較之下其實不差
應該解釋成屬於相當獨特的表達手法
個人稱不上是喜歡但可以接受
定位感方面
宛若戀人的對視
深情款款的眼眸相望
似有若無的吐息
快要貼緊的雙唇
禁不住要吻上對方的距離
曲目詮釋方面
只能說W1000在速度感、結像力等方面勝過W11R和W100
適合表現ELISA、 kalafina等強烈節奏的歌曲
只不過清唱的歌曲就未見優勢了
04.ELISA-ENDLESS ANTHOLOGY (complete ver.)
05.ELISA-HIKARI
06.ELISA-普羅菲希雅三部曲
09.kalafina-to the beginnig
10.kalafina-滿天
如果要形容W1000的話
我會分兩部分來表現性質
「動」令人聯想到由妮可基嫚主演的紅磨坊女主角-莎婷(Satine)
夜晚的舞會中
穿戴者綴鑽的魅惑禮服勾人心魄
時顯清純引人心癢
時而化身小惡魔施展壞心媚笑
抑或綻放大膽華麗的笑靨
不變的地方在於
身處奢糜頹廢的浮華世界
嶄露出光彩奪目的女王氣質
兩人世界裡
漆黑絲綢交織成的華服
順者起舞的纖足
在降下的白雪中輕輕搖擺
飄揚的雙袖
偷走一片癡心
「靜」令人聯想到日本藝妓
濃妝使得看起來猶如雕飾華美的人偶一般
身穿做工、質地和裝飾都十分上成的華麗和服
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帶有端雅的態度
處處體現高貴和穩重
諸般技藝皆有不俗的造詣
徹底體現出豔美絕俗的形象
HA-9&BOBBY:
HA-9
聲線中摻入一絲甜味
高頻延伸更加滑順綿長
猶如蠶絲一般細膩
整體氛圍沉澱
落點變得有力精準
形體飽滿許多
BOBBY
略顯嘶啞的喉嚨中透出空靈的殘響
活潑清脆略欠質量
泛音似掀起的漣漪而略有毛邊
除非歌唱者只有一位且屬小編制演奏,想要寬鬆清亮的氛圍,BOBBY才值得考慮,不然HA-9仍是較佳選擇
結語:
以日系服裝風格的女性形象來說的話
W100:溫柔端莊,深具傳統美的的大和撫子
W1000:揉合了優雅華麗與神祕氣息的哥德風御姊
W11R:散發出溫和且平易近人的氣質,甜美自然的森林系少女
以寶石來比喻的話
W100:琥珀-澄澈中帶有暖意,帶有歲月痕跡的典雅韻味
W1000:紫水晶-稍有稜角的銳利感,深沉而魅惑人心的危險魅力
W11R:橄欖石-形象清新,透出一股自然清澈的光耀
以詞彙來代表性質的話
W100:「醇郁」
原本立刻想到的是「醇厚」,後來仔細想想,發現這樣無法表達出W100古色古香的木頭味
W1000:「熒煌」
個人認為「輝煌」略帶剛性氣息,令人聯想到太陽,用「熒煌」比較容易顯出陰性氣質,恰似呼應夜空中灑落滿地光輝卻不會刺眼難耐的滿月
「華麗」一詞其實很好,只是略欠光澤感
W11R:「清綺」
「清新」「清亮」無法表現出甜度
「清麗」不錯,然而略顯瘦削
個人認為測試曲比較適合的搭配
01.奧華子-ロスタイム:W11R
02.奧華子-君の笑顔::W11R
03.奧華子-悲しみだけで生きないで:W100
04.ELISA-ENDLESS ANTHOLOGY (complete ver.):W1000
05.ELISA-HIKARI:W1000
06.ELISA-普羅菲希雅三部曲:W1000
07.手嶌葵-テルーの唄:W100
08.雲之彼端 約定的地方OST-きみのこえ:W11R
09.kalafina-to the beginnig:W1000
10.kalafina-滿天:W1000
11.STUDIO GHIBLI SONGS-さくらんぼの実る頃(紅の豚):W100
12.STUDIO GHIBLI SONGS-時には昔の話を(紅の豚):W100
13.STUDIO GHIBLI SONGS-愛は花、君はその種子(おもひでぽろぽろ):W100
14.魔法公主OST-もののけ姫:W11R
最後做個總評
W100肌理豐盈,音質溫潤細膩,嫻雅中透出丰韻
W1000纖柔密緻,音色瑰麗華美,嫵媚的嬌態散發出璀璨的光輝
mobile01 行動影音 (2013/02/02)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3189236
PTT Headphone (2013/02/02)

新竹明明科技大亂鬥-BOBBY.HA-9.HA-3比較
其實個人認為電源處理並非排在建構耳機系統的優先順位,所以一直沒有特別注意.不過最近耳機系統安定下來了,再加上電光火石&長物志聯手推出電源處理器Supplier AC,所以趁著春節連假末,在2013/2/16(六)去了新竹NOVA裡的明明科技/風城數位測試長物志更早之前推出的電源處理器「太平天國」和詢問預定Supplier AC的事情.
我的耳機系統原本就是仿效明明科技/風城數位的,倒沒想多帶東西,只不過我一時興起順便帶了自己的HA-9去店裡,後來就一直在店裡試聽耳機了…….
文章前面的部分是2013/2/16(六)在明明科技/風城數位的耳機聽感.
文章後面的部分是介紹新竹低調(?)的耳機店-明明科技/風城數位以及對前端器材的簡易看法.
個人系統:
TOBBY+BOBBY+ATH ESW9
TOBBY+HA-9+ATH W100
TOBBY+HA-9+ATH W1000
測試曲目:
01.奧華子-ロスタイム
02.奧華子-君の笑顔
03.奧華子-悲しみだけで生きないで
04.ELISA-ENDLESS ANTHOLOGY (complete ver.)
05.ELISA-HIKARI
06.ELISA-普羅菲希雅三部曲
07.手嶌葵-テルーの唄
08.雲之彼端 約定的地方OST-きみのこえ
09.kalafina-to the beginnig
10.kalafina-滿天
11.STUDIO GHIBLI SONGS-さくらんぼの実る頃(紅の豚)
12.STUDIO GHIBLI SONGS-時には昔の話を(紅の豚)
13.STUDIO GHIBLI SONGS-愛は花、君はその種子(おもひでぽろぽろ)
14.魔法公主OST-もののけ姫
魔法公主OST-アシタカせっ记
雲之彼端 約定的地方OST-二人の葛藤
雲之彼端 約定的地方OST-孤独
1812序曲
試聽清單
系統:FSA 綠鑰+FSA 愛台灣+FSA 電供+DA&T HA-3
AKG:K702.Q701.
ATH:ESW9.
Beyerdynamic:DT880pro 250ohm.
Grado:RS2i.GS1000i.PS1000.
Philips:X1.
Sennheiser:HD650.HD800.
系統:FSA TOBBY+Lotus HA-9
AKG:K702.Q701.
ATH:ESW9.
Beyerdynamic:DT880pro 250ohm.
Grado:sr225i.sr325is.RS2i.GS1000i.PS1000.
Alessandro:m2.
Philips:X1.
Sennheiser:HD650.HD800.
系統:FSA TOBBY+FSA BOBBY
AKG:K702.Q701.
ATH:ESW9.
Beyerdynamic:DT880pro 250ohm.
Grado:sr60i.sr80i.sr125i.sr225i.sr325is.RS2i.GS1000i.PS1000.
Alessandro:m1.m2.
Philips:X1.
Sennheiser:HD558.HD598.HD650.HD800.
Shure:SRH840.
AKG:K702.Q701.
個人認為,不管是K702,Q701都與DA&T HA-3不合.不合的原因在哪?我想古津家出產的耳擴都帶有渾厚的調性,會破壞了AKG細膩的聲底.或許在呈現氣勢上略有成效,但是聲音會充斥了衝突的感覺,呈現不出細膩,也無法顯出莊重,就好像是纖細的身軀拖者沉重的步伐行走一般.
至於HA-9,也是不適合的.其實我很難形容在這樣搭配下呈現的詭異感,我所能想到的比喻是看著金髮碧眼的白種女子穿著和服,也就是說歐系精緻的骨幹配上日系淡雅的外皮,呈現出來會顯出突兀的感覺.
接著是BOBBY,個人認為這樣的搭配效果很好,取向都是飄逸自然,也因此人聲更顯出清麗的感覺.但是TOBBY+BOBBY會有一個問題存在:略缺水分,如果再搭上K702強烈的解析力會讓人感覺樂曲呈現出顆粒感,Q701感覺上聲底較硬質所以較不會.
要說K702與Q701的差異的話,我認為屬專業監聽的K702就好像是鏡子一樣將聲音一絲不漏地反映出來,如果錄音水平高,就像清澈水晶一般會驚訝於聲音的剔透度.如果錄音水平差,雜訊聲就像鋸齒刀一樣慢慢折磨你的耳朵.屬家用的Q701,則比較像是改良成通用型的K702,對音質要求不高,而且泛用性更廣.我覺得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聲底的軟硬,K702像水,給人清晰不帶質地的感覺而較適用於柔情女聲.Q701像土,略帶質樸承接著世上的一切,雖然適用範圍大都能表現得不錯卻欠缺了K702的輕盈.
ATH:ESW9.
同AKG一樣,古津家出產的耳擴都帶有渾厚的調性,會破壞了ATH細膩的聲底.
個人覺得ESW9搭配HA-9,低頻會略顯過量,雖然我是這麼認為,不過或許應該是說增加低頻會顯出背景樂器聲的扭曲讓我很難接受才對.原先ATH背景樂器聲表現不好我都會選擇忽視,但是搭配上HA-9就會讓我不得不注意到,只不過HA-9確實能增加中高頻以上凝聚力與延展度,讓聲音更有女毒就是了.
用BOBBY的話會不如HA-9一樣有凝聚力,卻在韻味方面帶有一層朦朧空靈的美感.ESW9我會說HA-9和BOBBY各有優勢,但是其他ATH耳機就另當別論了.
Grado:sr60i.sr80i.sr125i.sr225i.sr325is.RS2i.GS1000i.PS1000.
Alessandro:m1.m2.
GRADO是試聽到sr225i才有吸引到我,這點和以前初期接觸耳機時一樣…只挑重點寫,sr225i比sr325is溫順圓融而帶有暖意,個人認為是GRADO的中堅.sr325is則是銳利的鋼叉,銳利的金屬感刺激著神經.sr325is相較m2帶有清冷的甘甜,就好像是在口渴時騎著機車,不意舔拭到雨滴一樣.至於m2,我會用未開刃的冷冽刀鋒在臉頰遊走來形容,感覺到冷意卻不會擔心受傷.
Alessandro偏冷,Grado偏暖.Alessandro表現比Grado更全面,不管是解析,速度感都不錯,人聲更近(根本是就在眼前).Grado高頻延伸較佳也更有光澤,聲音也甜美許多.
RS2i比較像是sr325is的延伸,不管是速度感,刺激度,刮耳不耐聽的特性都是,但是個人覺得兩者質地和型的不同帶來了不一樣的聽感.我會用開刃木刀來形容RS2i,這是一種木頭質地的銳利感,且帶有另一種危險刺激著感官,人聲是GRADO最近的,聲音會直衝面前而刺激暢快.
GS1000i算是GRADO中最沒自家特色的耳機,整體聲音開闊自然恰似無邊無際的平原,卻很難呈現出GRADO豐富活潑的生命力,必較像是在體內蘊育生機,而非GRADO一貫的做法是外放生命的光輝.聲場大小是GRADO最大的.
PS1000令我聯想到太極,無論是甚麼樣的歌曲都能有生生不息的氣息.和其他GRSDO的耳機有一處特別的不同,其他GRSDO的耳機有一種刺耳的,必較接近氣音的聲音會刺激耳朵.PS1000則比較像是帶有磁性的齒音會出現,個人是比較容易接受.
DA&T HA-3雖能帶出GRADO氣勢,整體四平八穩,卻會喪失GRADO活耀的生命力,不適合.
HA-9確實能讓GRADO染上ATH女毒,但這是一把雙刃劍.擁有ATH特性的GRADO確實在人聲韻味表現上近似ATH,要說有甚麼不同,我會說是聲底的差異.ATH屬於草本植物的柔勁.一方面來說是朦朧細膩,(這是本質上的圓融,並不是質地上的細緻,拿個比方來說,就是玉製武器與鐵製賞器的差異.)另一方面來說就是纖弱模糊.而GRADO屬於木本植物的剛勁,中心扎實帶有強大的生命力而揮發光芒,但是這種光芒是帶有重量的,所以無法像ATH一樣夢幻.
而我認為GRADO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人聲與樂器聲能協調的相當好而且都很出色(雖然個人同樣不認為GRADO樂器聲接近真實),如果用了HA-9,GRADO勢必得犧牲這項特色,和ATH一樣的樂器聲……,個人其實是不太贊同的.另外還有一點,PS1000搭配HA-9時齒音會變明顯,其他GRADO耳機倒還好.
如果是BOBBY,我想這也稱不上是非常好的搭配,只能說GRADO有發揮特色就是了.
Beyerdynamic:DT880pro 250ohm.
Philips:X1.
Sennheiser:HD650.HD800.
DT880pro 250ohm算是今日表現最全面的耳機,無論搭配哪個系統或歌曲都有不錯的表現.高頻與低頻表現突出,個人覺得中頻似乎有凹陷而在人聲表現上顯得清瘦就是了.搭DA&T HA-3好像最適合,HA-9不協調,BOBBY欠缺凝聚力.在樂器表現相當搶眼,算是一開始沒想到的.
X1是今日最讓我訝異的耳機.搭配上和DT880pro 250ohm差不多,重點在於今天和其他耳機對比時的驚訝.不管是聲場大小,樂器表現都較Sennheiser HD650佳,樂器表現與DT880pro 250ohm伯仲之間,聲場大小只輸Sennheiser HD800.可能是聽純音樂演奏不錯的選擇.最大的缺點是人聲韻味很糟,比HD650, HD800,DT880pro 250ohm都難調教出來的樣子,相當欠缺透明度.
HD650令我聯想到富麗堂皇的教堂,莊嚴的氣勢與形體能相當呈現出來.人聲部分其實表現不差,帶有端雅的質地.高頻略暗而通體帶著收斂的光輝.搭配上只推薦用DA&T HA-3,其實三者是都推得動,只是推得多好的問題.自己可以感受到這次的前端不足以判斷HD650的實力.
HD800確實讓人沉入無邊無際的深海,卻不是幽暗陰冷,而是帶有明亮光芒的.確實有可能是當今最全面的最佳動圈式耳機.在我不認為HD800有發揮到多少的情況下,雖然稱不上很好,無論是什麼曲目也有一定水準.拿個比喻來說,就是看著天賦極佳的運動員起初啟蒙的階段,雖然一開始表現並不出色,但我可以從動作,體態等發現有極大的成長空間.只能說自己算是有從微薄的發揮下察覺潛力卻無法估量.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高頻延伸極完整,聲場最大,另外有一點很難處理的應該是整體明亮的氛圍.搭配上同HD650.
BOBBY,HA-9,HA-3比較
樂器表現:HA-3>HA-9>BOBBY
聲場大小:HA-3>BOBBY>HA-9
泛用性:BOBBY>HA-9>HA-3
BOBBY:K702.Q701.ESW9.GRADO.
HA-9:ESW9.GRADO.
HA-3:DT880pro 250ohm.X1.HD650.HD800.
以下的部分是介紹明明科技/風城數位
我比較清楚「6000元以上」「耳罩式耳機」「家用系統」的部分,關於隨身擴、隨身訊源、耳道式耳機,在這方面沒有研究,恕本人無法提供多少資訊
以下所列物件是以試聽時認得出為主,並非店家所有的設備
除非試聽時有向店家確認過,才會特別註明沒有
此文僅供參考,如果有需求的話,建議還是親自去耳機店比較好
名稱:明明科技/風城數位
地址:新竹市光復路二段200號-147 櫃
新竹NOVA正門進去兩三步左轉即是風城數位/明明科技
電話:03-5738818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10:00 - 22:00
週六10:30 - 22:30
週日及例假日10:30 - 22:00
訊源:
筆電兩台
CD PLAYER一台:MARANTZ CD5004
一體機:
DA&T U2
DAC:
FSA Spitfire MKII
FSA 愛台灣
FSA TOBBY
耳擴AMP:
FSA 小國寡民3
FSA BOBBY
DA&T HA-3
系統:
FSA TOBBY+FSA BOBBY
FSA 綠鑰+FSA 愛台灣+FSA 電供+DA&T HA-3
耳機:
AKG:k420.K450.K540.K550.k240mkii.k271mkii.K702.Q701.
Harman/Kardon:CL.
ATH:WS55.WS70.ES7.ESW9.
Beyerdynamic:DT880pro 250ohm
Bowers & Wilkins:P5.
GoldRing:DR-150
Grado:sr60i.sr80i.sr125i.sr225i.sr325is.RS2i.GS1000i.PS1000.
Alessandro:m1.m2.
Philips:M1.L1.X1.
Sennheiser:HD558.HD598.HD650.HD800.
Shure:SRH840.SRH940.
沒有的耳機:
AKG:K272HD.K701.
ATH:M50.AD系列.W系列.
Grado:RS1i.PS500.
Alessandro:Mpro.
Sennheiser:HD 25-1 II.HD700.
Shure:SRH1440.SRH1840.
SONY:SONY MDR-1R
器材簡易看法:
FSA 綠鑰:對於暖聲底耳機影響較大,如ESW9就能改善過暗以及糊軟聲調的問題;對於冷聲底的耳機則有加強解析力的效果.TOBBY絕對不能接綠鑰.
FSA 電供:讓背景更黑,也就是雜訊更少.
手工平衡轉接頭:增強解析力,推力,聲場變大.
長物志 太平天國:讓背景聲音形體更飽滿有力量(這是在店裡不斷仔細重複歌曲片段才得出的看法,變動幅度實在不大,如果是在優良環境下測試可能比較準)
個人覺得TOBBY和BOBBY性質相同,解析力強,人聲近,都屬中性偏暖,音染少,針對中高頻,低頻幾乎不變,接大多數耳機都有不錯的表現,屬於百搭性組合.但兩者搭配起來略欠水分,只要其中一換掉就不會有這問題.感覺上TOBBY/BOBBY有可能比較適合搭配其他器材而不是在一起組合.但是兩者搭配也可以有一種飄逸美就是了.用比喻來說的話,就是噴水柱撒出的水花,輕揚地透出清澈美而不會像雲霧一樣過於鬆散.當然,這個組合另一個特點就是CP值高.
至於BOBBY與HA-3的關係,我想可以用香檳酒杯和伏特加酒杯來形容.香檳酒杯(笛型酒杯Champagne Flutes)杯如其名,就是細長型的酒杯,能讓人慢慢欣賞香檳氣泡緩慢上升的過程,笛型酒杯在於利用較小的開口與狹長的杯身來保留香檳的香氣與欣賞氣泡的優雅.伏特加酒杯厚重大器,給人醇厚沉澱的感覺.我想不管是杯器或是對應的酒類應都剛好能反映出耳擴的性質.HA-3下盤扎實,針對低頻, 性質偏暖.
個人看法:
展機從低階到高階都有,非常多選擇可供試聽,但是缺少某些網路價20000左右的耳機以及次旗艦
全部的試聽耳機就擺在牆上或是玻璃櫃內讓人一覽無疑
如果店內沒有想試聽的耳機的話,店家也會告知就他們所知哪裡可以試聽
不管清不清楚價位、型號、對耳機有多少認識,有想要試聽的耳機,即使是旗艦也好,店家都會毫不囉嗦地交給你試聽
不如說店家很鼓勵多試聽耳機,不論價位,找到自己喜歡的聲音最重要
店家了解你的需求:預算、音樂類型等,便會拿符合的全部耳機放在桌上讓你試聽,即使有七、八隻耳機以上
店內關於前端的產品:DAC、耳擴AMP主打FSA 電光火石、DA&T 古津兩家走高C/P值路線
店家空間呈狹長型,人多時不方便走動
店內有兩台筆電可供使用,且可以自由讀取USB和接器材
店內試聽氣氛很輕鬆,可以長時間待在這裡而毫無壓力
店長很有企圖心,不時引進新品牌與展機
店長常有事情在後方房間處理,如果櫃台沒有看到人,請到後方找找看
店長人很好也很隨和
以經濟學角度來說,建議來這家店
其實自己算已經和這家店很熟了,當初就是店長指點我入門的,現在也還是會去請教看法。雖然我很推崇這家店,一直不解為何好像沒有很大的知名度,一副很低調的樣子。
mobile01 行動影音 (2013/02/17)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3208367
PTT Headphone (2013/02/17)

新威力P-1大亂鬥-W1000.W1000X.K701.K702
前言:
近日一時興起帶著W1000前去新竹新威力音響嘗試看看不一樣的搭配……
此文純屬個人聽感,實際上也有不少討論空間,如有不滿意的地方敬請見諒
系統搭配:
MARANTZ CD5003(CD PLAYER)
Audiolab M-DAC(DAC)
Luxman P-1(AMP耳擴)
『楚培樂坊』慕嫻(RCA線)
『楚培樂坊』EVERYTHING-?不知道幾號(電源線)
試聽耳機:
ATH W1000(自帶)
ATH W1000X
AKG K701
AKG K702
AKG K702 65th
GRADO GS1000i
DENON D7100
測試曲目:
奧華子-笑って笑って
奧華子-僕たちにできること
SUPERCELL-MY DEAREST
SUPERCELL-罪人
魔法公主OST-もののけ姫
魔法公主OST-アシタカせっ记
個人聽感:
聽感描述是以聆聽耳機時依序得到的看法直接寫成簡感
對於W1000.W1000X.Luxman P-1,基本上是以HA-9(仿HA5000)+W1000的印象作為衡量標準
首先是用自己的W1000去測試Audiolab M-DAC+ Luxman P-1搭配下的效果
初聽下有相當不錯的音響性,直接聆聽時不會覺得樂器聲有被音染扭曲,這組前端搭配能讓整體性能得到相當提升,不再只有女聲方面稱得上出色
不管是人聲還是樂器聲都能快速浮現出清楚(但不明晰)的線條而較不會糾纏在一起形成黏滯的牽絲
只用Audiolab M-DAC接W1000的印象是三頻均勻提升而未有多加修飾,然而在沒有Luxman P-1的情況下略欠質地中心的充實
Luxman P-1似乎將W1000整體修飾成柔美甜蜜的取向,卻又能添加上一層綺麗的光輝(HA-9則是瑰麗甜膩的取向)
或許是已經很習慣HA-9搭配下的W1000,個人覺得Luxman P-1並未如想像中的適切……HA-9有一點很重要的特質在於能收斂W1000刺亮而過衝的高頻表現使之變得絲滑,大致上是讓人能將頻段分布注重在中高頻左右。Luxman P-1則無針對此做出控制,所以高頻表現會很搶眼,一方面來說這帶給人刺激華麗的感受,就某種程度來說體現出高頻繽紛的絢麗感,就另一方面來說卻相當不耐聽……
接下來是W1000X
(聽完W1000接著聽W1000X,其反差非常大)
拿比喻來說,若W1000是斑斕的陶器,則W1000X是無垢的瓷器
W1000X體質細緻圓融不顯毛邊,動態表現不似過往略慢而是偏現代聲的快速彈度,人聲稍遠(在前下方)而聲線纖細(不適合厚實嗓音),少音染而無殘響
個人覺得最大的差異是感受不到W100.W1000.ESW9等一眾鐵三角木殼耳機特殊黏膩的尾韻……不管是殘響或是質地上都找不出濃郁的女毒味,應該算是一種淡雅(不包含甜度)的風味……
頻段著重在中低頻左右,高頻方面延伸性其實沒有很好,卻能藉與中低頻的反差拉拔出延伸感
低頻量感多而質地表現不是很好,其下潛不深(W1000質佳而量少)
以低頻表現來說,W1000X是量多散成一片密布的圖釘,則W1000是準確命中關鍵處而量少的長釘
不管是人聲還是樂器表現都能清晰呈現而能在平衡性也達到不錯的水準,可以算是一隻全面性的耳機,有點讓我覺得像Q701的取向
雖說W1000X在素質上勝過W1000,但是兩者走向完全不同……請不要將兩者聯想在一起比較好
這次用Luxman P-1聽完W1000與W1000X後,個人臆測HA-9/HA5000比較適合W5000以前的木殼耳機(W11R.W100.W1000.W5000-2005year.),Luxman比較適合W5000以後的木殼耳機(ESW9-2007year.W1000X-2009year.)。由於未能當場仔細比對,關於這部分尚待商榷,不過私以為ESW9.W1000X已經在調音上有相當程度的改變,不但改以中低頻為主軸,在低頻量感上也已有所改善,應該可以有更多耳擴的選擇才對。W3000ANV雖沒聽過但是據聞和W1000X相似,另外有特別推出HA5000ANV的搭配或許是表示過往HA5000修飾體質的方式已與現在的調音方向不同了……
雖說店長拿了GRADO GS1000i和DENON D7100給我,但是並未久聽……只能說人聲並未符合要求。關於這部分不多說,GS1000i空間感相當開闊,但是聲音的集中度顯得不足。D7100除了低頻表現極佳其他都不對勁……。(話說回來,個人覺得這兩隻耳機在人聲表現上並未有突出的評價才是……再者ATH與DENON在特性上非常不同……之所以會推薦或許是想截長補短在樂器表現上有互補的耳機吧……)
再接下來是K701.K702.K702 65th
K701整體氛圍清亮帶有珍珠色的光輝,人聲纖細秀麗比K702稍遠,中頻略欠而在底韻上需要補強比較好,在高頻上有相當出色的表現,音場表現相當特殊顯得龐大
K702寫實卻又在人聲韻味上帶有清甜,人聲近而與K701相比下在中頻方面也充實許多,音場不大卻有包圍感,整體架構也較飽滿具平衡性
就以個人來說,AKG旗艦中是最喜歡K702的清麗而偏監聽的表達方式就是了。K701與K702一樣有出色的詮釋能力,而K701雖因音染可以修飾音色而能彌補歌曲不足之處,但這也是一把雙面刃,有時會讓人覺得表現略顯泛亮了……
對K701.K702有興趣的人請小心對比兩者的表達方式,我相信其間微妙的差異值得細細玩賞
K702 65th只有聽一下子就放棄了,染得比K701.K702多出不少,已經影響到個人所認為AKG最重要的特質—飄逸透明的聲底了……這隻的調音方式與前面兩者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強烈建議喜歡K701.K702的人不要在沒有試聽過的情況就貿然入手。喜歡濃郁音染的人或許可以試看看……
聽完K701.K702再回去聽W1000X,我是只有苦笑了……W1000X寬鬆澄亮的氛圍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就是略顯浮腫而明亮的困擾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W1000X在大編制古典樂也有些許地方能勝出就是了
接下來做個簡易總結
歌曲搭配:
奧華子-笑って笑って-K701
奧華子-僕たちにできること-K702
SUPERCELL-MY DEAREST-K702
SUPERCELL-罪人-W1000X
魔法公主OST-もののけ姫-K701
(此部分只考慮K701.K702.W1000X)
若是著重高頻延伸具有穿透力,表現華美纖麗又不失飄逸,建議K701
若是著重中頻至中高頻凝聚力,表現清麗剔透帶有寫實性又不減透明度,建議K702
若是講求人聲具有強烈感染力,不想追求已停產的木殼老鐵,建議K702 65th
若是著重中低頻與低頻量感,人聲韻味講求中低頻纖細聲線或是低語呢喃的類型,建議W1000X
W1000X與已停產的木殼老鐵走向差異相當大,已經有絕大程度偏向歐系現代聲了
HA5000/HA-9/Luxman與ATH木殼耳機搭配持保留態度
以上言論估計尚有爭議之處,以後有機會的話會再去作驗證以及試看看 M-DAC+P-1與PS1000.RS1i.SRH1840.SRH1440的搭配……
mobile01 行動影音 (2013/03/27)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3208367&p=3#42690645
PTT Headphone (2013/03/27)

明明科技 BEYER T1&T90淺談-與K702交鋒
前言:
近日知悉新竹NOVA裡的明明科技已經引進Beyerdynamic T1&T90,所以趁著清明連假時前去試聽。店長一開始就有先讚揚Beyerdynamic T1&T90在交響樂方面的表現,就結果來看也確實所言不虛……
此文純屬個人聽感,如有不滿意的地方敬請見諒
測試CD:
古董真空管之夜
古董真空管萬歲
古董真空管萬歲之小提琴篇
低音皇
阿卡多-帕格尼尼:魔鬼的顫音
薩奇哥.嘉瑞洛夫-「你看到什麼?帕格尼尼先生!」
基本上這次測試並無特別選曲
主要是測試古典樂部分的表現
系統搭配:
TOBBY+BOBBY
愛台灣+HA-3
試聽耳機:
AKG K702
Beyerdynamic T1
Beyerdynamic T90
Beyerdynamic DT880pro 250ohm
個人聽感:
首先,從系統搭配說起
依照先前測試Beyerdynamic DT880pro 250ohm的搭配來說,愛台灣+HA-3的組合是必較適切的,我原以為T1&T90也是如此,然而這次是TOBBY+BOBBY必較適合T1&T90,這點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在愛台灣+HA-3搭配下,T1&T90雖仍稱得上沉穩大器,但是整體氣勢顯得沉悶暖糊,不若TOBBY+BOBBY亮麗娟秀的活潑感覺來得好。雖說個人現階段比較偏向TOBBY+BOBBY,但我推估換成別的DAC會有不一樣的成效……
T1&T90的印象
清涼的透明感
理性中庸的底質
滑順澄淨的音色
性質柔順綿密細緻
氣勢莊嚴具立體感
條理清楚的分離度
控制力強而殘響明顯少
泛音具備豐富的層次感
動態反應良好而不牽拖尾韻
三頻均衡緊緻而中頻突出一些
高低頻表現良好但是並未向極端延伸
能夠忠實敏感地反應但是在要求上並不是很挑剔
(一是指電源,錄音品質等細節容易呈現出來卻不是鋸齒狀的惱人毛刺,二是指本質中性易受前端染色但相容性高)
我們可以察覺到T1&T90充滿著理性的監聽性質,剛正不阿的格調能自然散發出權威感,處處體現出嚴謹的風度。雖無帶入感性上的渲染,卻也不是冷澈無情的機械感,究其原因是其細節處理極為縝密細緻,當音符躍動時,刻劃出來的線條是深刻的不顯毛邊,毫不猶豫地一刀兩斷而無留下粗糙的切痕,或有一說是邊緣修飾得相當光滑平順
用形象化的比喻來說,個人認為T1&T90不管是骨骼或是肌理都相當紮實,找不著一絲贅肉卻又不是精瘦的結實體格,胸膛能挺拔地展現卻又不致霸道,就像是體質強健,丹氣飽滿,基礎動作頂尖的練家子。無論動作與否,我們可以發現下盤始終是穩固的,腳步不會虛浮地飄動,導致整體架構出現一絲破綻。是收放自如,節制有力地運用最有效率而直接的動作來達到目的。這種專注的風格不會是華麗炫目引人注意的刺激,而是一種讓人能持續聆聽下去,相當耐聽的平穩。換個說法就是循規蹈矩的全方面優等生,能夠迅敏而良好地應對不同類型的曲目
接下來談談T1&T90與DT880pro 250ohm的區別,一是T1&T90質地上有一種高雅清澈的氣質是DT880pro 250ohm所沒有的素質。二是DT880pro 250ohm呈現出來的氣勢是略顯平板而拘謹僵硬的,而T1&T90呈現出來是莊嚴活生的立體感。三是就頻段分布方面來說,T1&T90著重在中頻,其三頻發展相當均衡有平衡性,略為突起的中頻能夠密緻地聯繫其他頻段恰似隆起一個平滑的丘陵,反觀DT880pro 250ohm,個人覺得其中頻略欠造成了人聲清瘦的現象,就好像平地上陷下一窪洞令人覺得不夠完整。從另一方面來看,DT880pro 250ohm高低頻是極其搶眼的,高頻像煙火般絢爛,低頻像地震般低鳴,反之T1&T90雖有良好的表現卻不會如此強勢地呈現出來
接下來是T1.T90.K702搭配TOBBY+BOBBY的感想
T1&T90本質較亮,彈鍵操琴帶有相當的力度而忠於原色。我們可以感覺到整個舞台的成員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地帶出清晰的細節而不會破壞和諧,可以說整個人會被大編制交響樂宏偉澄澈的氛圍征服了
K702本質較黯,然其外放時很有光澤感,光暗對比大,帶有婉約清麗之感。相較之下可以說是強調其中幾項表現,其間有層次分為主軸,伴奏,綴飾,聲音不自覺溶入嫻雅素麗的清甜,尤能讓人薰陶在小品演奏中
接下來是T1&T90的區別
一.音場:非常明顯的T90聲源近乎貼耳,在大編制古典樂定位感不佳(雖然氣勢有呈現出來),而T1自然開闊許多有活生感,音場呈現出來甚至比K702還大
二.高頻:雖說T1&T90屬三頻均衡,然而T90實是欠缺高頻延伸而顯得聲音較沉,力道較重,在細膩感上有所不及。T1無此問題而能在整體取得更好的平衡,平添一股柔和的光暈讓人不會覺得生硬,然以高頻延伸與通透性來說尚不如K702漂亮
在實際聆聽時,其實我一直覺得T1&T90近似PS1000&PS500
一.同樣不易出惡聲(直推亦可)
二.泛用性高
三.T90&PS500表現較保守.比較容易處理得當.CP值高
四.T1&PS1000潛力極大,往後要發揮需具備相當準備
總結說來,T90詮釋起來偏陽剛雄壯型,T1詮釋起來屬中性-剛中帶柔型,K702詮釋起來屬陰柔纖瘦型。個人覺得雖論素質T1無疑是首選,但在表現上其實不分軒輊
以上仍是不夠全面的看法,如有機會試試看不同搭配才能多加辨析……
mobile01 行動影音 (2013/04/06)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3208367&p=3#42925823
PTT Headphone (2013/04/06)

HA5000&HA-9對比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想知道HA5000與HA-9差別的人帶來幫助
自知資淺,期盼有人對這兩者做出更進一步的分析
對比耳擴:
ATH AT-HA5000
ATH自家為旗艦耳機ATH W5000成套搭配的耳擴
PureAudio Lotus HA-9
國內阿仁仿製HA5000製成的耳擴
參考耳機與曲目:
ATH ESW9
ANGELA-Spiral
ANGELA-Link
奧華子-君の笑顔
奧華子-悲しみだけで生きないで
ELISA-ENDLESS ANTHOLOGY (complete ver.)
Kalafina-滿天
雲之彼端 約定的地方OST-きみのこえ
ATH W100
手嶌葵-テルーの唄
STUDIO GHIBLI SONGS-さくらんぼの実る頃(紅の豚)
STUDIO GHIBLI SONGS-時には昔の話を(紅の豚)
STUDIO GHIBLI SONGS-愛は花、君はその種子(おもひでぽろぽろ)
魔法公主OST-もののけ姫
山崎將義-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
ATH W1000
ELISA-HIKARI
ELISA-普羅菲希雅三部曲
藍井Eir-MEMORIA
Kalafina-to the beginning
Kalafina-滿天
個人心得:
HA5000未經電壓處理,一律以DC孔做搭配
HA5000
重量略沉且音量轉扭敏感度高—開始轉音量增益不多即可發聲,實際聆聽音量位置則與HA-9差不多。
機體熱度高—雖說不是熱到像管機一樣的溫度,個人仍建議應採分開放置比較好。從所攝照片中可以發現HA5000底部也有開散熱孔,如果與其他器材堆疊則可能導致不良後果。
光暗對比大—估計是針對W5000設計而來,體質方面偏暗恰似咖啡般的顏色,對高頻方面控制力影響顯著,符合W1000.W5000尖亮需收斂的要求,使得整體的聲音溫順不少。不過我們可以發現其外放的氛圍是輝煌的,溢流的光澤感華麗無比。惟其氣勢恢弘但受限於音場不大,因此壓迫感較重,且其分離度不夠乾淨俐落,多聲呈現時略顯雜亂。
底蘊濃郁—在下盤方面沉澱厚度,形體豐盈飽滿卻不多贅。這點不僅締造人聲韻味,同時改善整體質感,一改纖弱模糊的氛圍。延伸來說,HA5000落點鮮明成指狀而非單點所以不會顯得犀利,整體步調呈黏滯柔慢。
進一步形象化解釋,我想用有著一把柔媚高音的貴族女人喉嚨發炎來比喻。為自我而驕傲的氣質是不變的,但她身上添了一分慵懶與倦怠。略為低沉下去的嗓音少了一分銳意的穿透力卻也不會顯得嘶啞,聲線較過往厚而不粗糙,反益在談話上顯得容易親近。行動上緩慢了一些,比平時更加透出不容干涉的攻擊性氛圍,但是那雙眼神多少是帶著疲憊的,並且在細語中清楚刻劃出關注的索求。或許該說這是一種害羞,由於不對等導致的交流障礙,只要屏除這層隔閡,不由得會發覺她是願意獻身在你耳畔溫柔歌吟的。
HA-9
重量不重且散熱效果佳—雖然並無實際拆卸來看內部,從重量評估來說用料就有差距,除此之外可以察覺HA-9高度雖與HA5000相似,機箱卻有更大空間,評估是為了散熱的設計。
甜美沁麗—相較來說,HA-9在人聲方面染上的甜度是比較明顯的。HA-9主要只在低頻量感上增益,所以韻味上不及HA5000深沉,屬甜而不膩的性質,且其體質斂輝而不黯,高頻收束雖不如HA5000明顯,卻也有不錯的控制力足以駕馭W1000。在保留了高昂的亮麗下翦除了毛邊,留下的就唯有滑順的悅音了。或許,甜蜜的砂糖比甘醇的咖啡更迷人……
進一步來談談HA-9.HA5000……
差異點其一在於空間感帶給我的感受,HA5000的輝煌充盈在眼前,而HA-9則顯得較舒坦遠立,我想這點在定位呈現上會是一不小的影響。進一步來描寫距離,我想HA5000是對耳歌唱,HA-9是靠肩歌唱。其二在透明度、傳真度、高頻、瞬態方面的討喜,可以說HA-9較大程度維持了原貌,是在基礎上進行補強而非性質互補取得平衡,也不是加強渲染。但是,就ATH最受爭議的樂器表現而言,個人仍認為HA-9是不及HA5000的。
老實說,HA-9.HA5000的差異可以說很大,HA5000自成一套風格,HA-9則偏向輔佐性質;也可以說不大,兩者聲底是相似的,個人並不否認HA-9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耳擴,但究其理實是在音響性上的輔助提升較多。真要說的話,其實用HA-9再搭配其他方式提升質感也是不錯的方式,尤其是想到兩者價差時更有此感……。
私心來說,HA5000搭配W1000確實不俗,然則ESW9.W100雖在韻味方面確實饒有趣味,其相對的結果就是犧牲了透明度,色彩過暗影響了高頻表現,令我覺得有點惋惜……
總結來說:
如果是韻味取向,喜歡濃郁音染、擁有ATH旗艦耳機如W1000.W5000等、不在乎CP值、專注人聲、追求質感……HA5000確實不會令你失望。
如果是甜美取向,不喜歡染色過重、想適用大部分ATH耳機、CP值高、平衡性較佳、調整性高……高度推薦HA-9。
mobile01 行動影音 (2013/06/02)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3391697
PTT Headphone (2013/06/02)

談談ATH W11JPN&ATH W10LTD
前言:
感謝版友大方出借W11JPN&W10LTD,讓晚輩有幸能試聽已停產的木殼老鐵。
以印象中的W100&W11R&W1000&W5000作為參考對象,W10LTD&W11JPN除作為主題耳機外也用來對比。
個人聽感:
ATH W10LTD
有別於對其他參考耳機的印象,W10LTD低頻量感具備十足份量,飽滿而不肥贅,質與量比例的拿捏不錯,在低頻方面已可稱上出色,形體感稱得上數一數二。不過,對於節奏強烈或是低頻要求強烈的歌曲來說,在衝擊力方面稍嫌不夠紮實,個人認為落點偏圓軟這點值得惋惜。除此之外,推估多少也有受到W10LTD暫態反應不快和分離度較弱的影響。
承上,值得一提的是W10LTD的筒音相當明顯,形成了強烈的包圍感,好比地窟迴響,而這點也讓人聲厚度營造出更豐碩的感覺。不過W10LTD的音場滿蓬鬆的,人聲雖仍在前列,相較之下位於較遠處,樂器表現也不致像W100&W11R一般淡然不明顯。
至於高頻方面,W10LTD的表現相當保守,空氣感與透明度以及高頻延伸不如其他後繼型號,不過,仍可以感受到W10LTD處理手法的滑順程度有過之而不及,毫不顯得做作或是僵硬。可以說W10LTD由於高頻不亮的關係,刺激度相當低而適合久聽。
題外話,W10LTD令我聯想到HD650,兩者表現最大的差異其中之一在於W10LTD光澤始終內斂在核心處,以陰柔細膩的手指含蓄傳達主線;HD650只要揭開深海紗,可以發現透明的光芒充盈中心,用陽剛嚴謹的手腕大氣地呈現氣勢。
就人聲集中的中頻表現來說,W10LTD聲線寬厚具備肉感而不是輕盈飄逸一類風格,不過ATH一貫的女聲細膩光澤感與柔韌性不變。相較於W11R之後讓人覺得解析的纖細線條感,W10LTD同W100等屬於豐潤的形體。
最後談談聲底和音色。W10LTD屬於厚聲暖調,音色渲染度不高,不像後繼型號一樣具有明顯色彩。既不似W11R&W1000甜美,也不似W100&W11JPN醇美,相較之下W10LTD的味道更偏中性,染色像是自然散發出原始香味的質樸古木,如果要加以呈現的的話,黃楊垂柳的風姿是我心中首先浮現的形象。
在寒冷的氣候下
周遭帶有深深的泥香土息
身旁有一個環抱手臂在胸前的女子在並肩走著
若即若離的身體與距離
輕輕碰觸的肩膀與髮梢
以及像是錯覺般在心中升起的,彼方溫暖的體溫與吐息
雖然偶爾會有覺得彼此的距離不是很長,卻感覺十分遙遠的感覺
更多的是令人覺得安心的,略帶笨拙的樸素溫柔
W10LTD聲底豐美飽暖,音色素雅挾帶古風,氛圍圓融自然,處理手法細膩富有斯文氣質,恰似溫文爾雅的端莊君子。
ATH W11JPN
W11JPN雙面刃特質相當顯著,相當程度上犧牲了音響性的平衡換來可以讓人醉生夢死在女聲吟唱裏無法自拔的魅力。
從音場來說,W11JPN樂器配置相當奇特,近的很近,遠的很遠,中間有空蕩的斷層。而相較於左右橫向音場的狹窄,前後縱深表現倒是不錯,落點的衝擊力釋放出來的感覺比起其餘型號毫不遜色,振動的音浪具有明顯的形體。至於人聲發源處,則位於視線水平上方,營造出強勢定位,具有撲面而來的效果。
值得讚賞的是,W11JPN低頻密緻通透,質優於量,具備屈指可數的彈性與凝聚力。可惜一但換成強烈節奏或是樂器編制一多就會亂,處理手法上如果再從容不迫一些就好了。老實說,W11JPN在控制力、分離度、低頻收放等方面實屬弱勢。
接下來就談談W11JPN令人為之傾倒的女聲表現。W11JPN女聲水分豐富帶有綿密的泛音,尾韻油潤黏滯,旋律上好似敷抹一層膩粉在曲子主軸浮凸。雖然樂器表現一樣不差應有盡有,女聲表現無疑為重點強調的部分。
在中頻人聲的表達上,W11JPN唇齒舔拭的細微摩擦聲殘響明顯,讓人覺得溫熱滑順的潮濕口水不往在耳旁來回游移漫溢,這點在少女楚楚可憐的嬌嗔聲表現尤其出色,而低語呢喃時略帶嘶啞的氣音又另有一股蠱惑人心的誘惑力。就好比飲鴆止渴,即使眼前的是毒藥,仍情不自禁一遍一遍嚐試下去。換成W11JPN,則會沉溺在柔順酥麻的女聲享受中,曲子一首接著一首聆聽下去。
除此以外,其高頻偏暗而另有一金屬感光澤閃爍的調性,就好像晶瑩剔透的黑珍珠在紅色滿月沐浴下熠熠生輝,亮麗動聽卻不刺耳。後繼型號如W1000&W5000高頻更亮更硬,不似W11JPN一般帶有綺麗婉約的深邃色彩。拿個比喻來形容,是輕撫黑長直髮絲時感受到的那一絲絲纖髮的柔順與光澤,手上湧來甜美圓潤的絲滑觸感。
最後談談聲底和音色。W11JPN肌理豐盈,用「皓體呈露,弱骨豐肌」來描述聲底是再適合不過,其音色好似汲取紅酒的醇香剔透而成,帶有日式風味的華麗。如要加以呈現,錦屏後美人輕解羅衫淨入浴的景色不啻為一貼切的想像。
暫雨乍過的嬌艷花朵
濕潤甜美的甘露襯著深邃瑰麗的花瓣,滑落喉頭印上眼眸
沾滴染上一層嫣紅
枝脈添上一分水色
恍若舔拭絲綢的緞紋織理
吮吸美顏流淌的麝香脂粉
W11JPN奢靡嬌慵,姿色撩人,極盡感官享受之能事,好比風情萬種的冶豔游女。
mobile01 行動影音 (2013/11/12)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3638845
PTT Headphone (2013/11/12)

談談A900XLTD&A1000X.ESW9.SR225I.M2簡筆
前言:
非常感謝對鐵三角情有獨鍾的板友,除了大方借出耳機讓晚輩能夠有長時間聆聽A900XLTD的機會,會面時也從經驗談獲益良多。
主題耳機:
ATH A900XLTD
參考搭配:
ONIX DAC25B+ LUXMAN P-1U(+KECES PT-112)+電光火石 Supplier AC
COWON J3
電光火石 TOBBY+電光火石 BOBBY+店家自製手工平衡轉接頭+WIREWORLD Silver Starlight USB線+電光火石 Supplier AC
參考耳機:
ATH A900X
ATH A1000X
ATH ESW9
GRADO SR225i
ALESSANDRO M2
參考音樂:
選曲主要挑日系女聲&小提琴
angela-Peace of mind-01 Peace Of Mind
angela-約束-01 約束
angela-Shangri-La-02 Separation
angela-アスラクライン 1-02 Link
奧華子-BIRTHDAY-01 笑って笑って
奧華子-BIRTHDAY-03僕たちにできること
奧華子-good bye-13 悲しみだけで生きないで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05 HIKARI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06 ENDLESS ANTHOLOGY (complete ver.)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13 普羅菲希雅三部曲
鬼束千尋-月光-01 月光
鬼束千尋-the ultimate collection-01 流星群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10TH ANNIVERSARY-01 残酷な天使のテーゼ(Directors Edit Version)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10TH ANNIVERSARY-08 魂のルフラン
Kalafina-to the beginning-01 to the beginning
Kalafina-to the beginning-02 満天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1-01 トライアングラー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1-08 インフィニティ #7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1-19 ダイアモンド クレバス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2-01 ライオン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2-10 娘々スペシャルサービスメドレー (特盛り)
Kalafina-After Eden-10 輝く空の静寂には
Kalafina-Red Moon-01 Red Moon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01 euphoric field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07 ebullient future
angela-蒼穹-02 さよならの時くらい微笑んで
阿卡多-阿卡多小品集
海飛茲-海飛茲演奏蓋西文與法國音樂-01 Three Preludes - I. Allegro ben ritmato e deciso
穆特-卡門幻想曲-01 Zigeunerweisen Op.20
佛羅林.保羅-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組曲-01 Partita I.BWV 1002 01. Allemanda
個人感想:
先來談談參考耳機好了
揀選方面,基本上是找直推就有不錯水準,上擴有優異表現的低阻耳機作為參考對象
以ATH來說
舊的A系列早已停產,考量到市面上難有機會聽到,所以不列入參考對象
另外,有鑑於ATH自家選擇有限,還是將定位應屬家用系統的AX系列次旗艦A1000X納入參考中
除了ATH以外,個人認為最符合條件的品牌即為GRADO/ALESSANDRO
由於GRADO SR325is刺激性強,多少需花心思調整,且更重要的是在音色上與SR系列較低階的型號有所差異,所以是選SR225i為代表
下列參考耳機簡筆
ATH A900X
聲音為新鐵走向,從一枝獨秀的女聲演繹轉向全方面表現的風格,音染大幅度降低,不過多少還是可以感覺到樂器聲有些許扭曲的現象
與以往相比,人聲偏後,聲場擴大,定位遠景更深
整體來說三頻更加均衡,高頻收斂了一些,低頻,尤其是量感方面改進了不少
聽男聲時雖稱不上很好也不致差,水準尚可
以這次參與的耳機來說,A900X感覺聲音特別不穩定,估計層級也有一段差距,故不再多加述說也不列入主要對比中
ATH A1000X
音色清亮透徹
聲線婉轉凝鍊
聲場大而寬敞
高頻延伸漂亮,泛音曳著柔美的羽邊
彈琴指尖的觸感小巧玲瓏
擦弦俐落順滑富有光澤感,聽海飛茲拉小提琴時頗有如履薄冰的垂危感,帶有命懸一線的刺激性
音質等級約略與A900XLTD差不多,不過走向差異頗大
注重中高頻
整體來說聲線最纖細,穿透力、解析力、配戴感、分離度、音場這些指標有較佳表現
相對地,須費心處理低頻量感、平衡性、毛邊、齒音、外緣水分
ATH ESW9
音色偏暗好比咖啡一般的褐色木紋
聲線細膩濃郁具有親和力,賦予人豐富的感情
聲底溫暖豐潤帶有圓融氛圍
低頻量感略豐,落點寬容,殘響醇美,呈現出舒適的蓬鬆感
步調稍慢,慵懶尾韻略帶哀愁
高頻延伸點到為止,不時閃爍華麗光澤
注重中低頻
音響性雖顯弱勢,女聲韻味方面擁有特別的味道
GRADO SR225i
音色澄亮具備焚灼烈火的熱度
染色濃烈誇張帶有熱情奔放的個性
聲底活潑生動充盈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大開豪放充足的能量感
高頻延伸到位,末端尾韻位置偏前帶有亮點
低頻緊實,收放爽利,衝擊力道暢快乾脆
暫態反應迅捷有彈性
擦弦親密富有激情,弦樂泛音輕巧曼妙,聽阿卡多拉小提琴好似會火花四射
中低頻突出
主唱與伴奏角色配置相當明顯
以強烈感染力和美妙泛音見長
ALESSANDRO M2
聲底細膩文雅帶有冷凝澄寒的氣質
冷靜的清甜聲線下埋藏著豐富的感情
高頻順滑澄亮略呈上揚,泛音剔透淨麗不帶刺激感
中頻乾淨銜接平衡,位置靠前
暫態反應訊敏流暢似流河
收放清脆俐落
擦弦剛柔並濟,手腕巧勁運弓遊走力道深淺之間,大放璀璨瑩光
中高頻突出
主從皆處前方直線橫向排列
透明度、細節再生、暫態反應是亮點
接下來談談這次的主角
ATH A900XLTD
聲底剛韌細膩帶有光滑的金屬質感,雖不及木製耳機的暖潤,自有一種溫雅平穩的個性
音色素麗淡雅帶有一點點染色
尚稱公正乾淨的根底帶有典雅氣質
演繹上不會甜到滴出蜜汁,滲出濃郁的香氣
樂器質地相對來說清澈透明許多,幾無音染扭曲的情況
擦弦清亮緻密重而有力,有深刻的顆粒感表現
彈琴指尖的觸感圓潤大方不軟調
高頻平順自然
雖然高頻舒展出來的量感較少顯得有些壓抑,相對地有充裕的控制力掌握住延伸,讓邊緣修得相當圓融,不必擔心毛邊惱人
屬於高頻不是相當突出的類型,具備適當量感而不致黯淡
人聲位居前方,聲線頗具厚度
中頻順滑飽滿具扎實密感
拿植物作比喻
內裡碩大的木質部有著密緻飽滿的光澤充盈在核
接近外邊薄似形成層稍有間隙為緩衝
最外緣韌皮部有強烈的蒼白色磁性能量感共振激盪發出短促而綿密的泛音迴盪
低頻下潛到位,力道十足,衝擊感不錯
量感烘托出的氣勢也不差,作為陪襯相當稱職
尤其具有速度感的低頻不讓人沉悶這點值得讚賞
立體感不錯
在大小尚可的音場內呈現出豐富而立體的細節
不過
老實說個人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空氣感
雖然前後縱深不遜色
兩端橫向發展卻有限
音場會不自然地壓縮在前方
這點在穆特-卡門幻想曲和佛羅林.保羅-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組曲這兩片錄音良好的CD尤其明顯,前者泛音綿密,後者殘響豐富,然而漫溢的音符卻止滯擴散不出去,欠缺空氣發散振動空間的感覺,因此個人在這方面保持疑問
總結而言
在封閉式設計下擁有亮麗的外觀
前端要求不是很高
屬於比較全面性的女聲用耳機
確實不會辜負身價與地位
實屬新鐵三角時代的誠意之作
mobile01 行動影音 (2013/12/26)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3706740
PTT Headphone (2013/12/26)

談談W2002&HA2002-相遇W5000&P-1U
參考系統
耳機:
ATH W2002
ATH W5000
耳擴:
AT-HA2002(普通小黑電源線.另加上Oyaide INS-BS 墊材和透明保護蓋.使用DC孔)
LUXMAN P-1U(原廠附電源線LUXMAN JPA-10000 電源線及塑膠保護蓋)
DAC:
ONIX DAC25B(普通USB線)
電源處理:
電光火石 Supplier AC
KECES PT-112(處理HA2002&P-1U日規100V電壓用)
參考音樂:
主要以日系女聲及弦樂為主
皆為CD自轉WAV檔案
01 angela-Peace of mind-01 Peace Of Mind
02 angela-約束-01 約束
03 angela-Shangri-La-02 Separation
04 angela-アスラクライン 1-02 Link
05 奧華子-BIRTHDAY-01 笑って笑って
06 奧華子-BIRTHDAY-03僕たちにできること
07 奧華子-good bye-13 悲しみだけで生きないで
08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05 HIKARI
09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06 ENDLESS ANTHOLOGY (complete ver.)
10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13 普羅菲希雅三部曲
11 鬼束千尋-月光-01 月光
12 鬼束千尋-the ultimate collection-01 流星群
13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10TH ANNIVERSARY-01 残酷な天使のテーゼ(Directors Edit Version)
14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10TH ANNIVERSARY-08 魂のルフラン
15 Kalafina-to the beginning-01 to the beginning
16 Kalafina-to the beginning-02 満天
17 宮崎駿&久石讓-スタジオジブリの歌 01-08 愛は花、君はその種子(おもひでぽろぽろ)
18 宮崎駿&久石讓-スタジオジブリの歌 01-09 さくらんぼの実る頃(紅の豚)
19 宮崎駿&久石讓-スタジオジブリの歌 01-10 時には昔の話を(紅の豚)
20 手嶌葵-テルーの唄-01 テルーの唄
21 新海誠&天門-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 OST-26 きみのこえ
22 喜多村英梨-紋-01 紋
23 喜多村英梨-紋-02 雪華
24 EGOIST-DEPARTURES-01 Departures~あなたにおくるアイの歌~
25 EGOIST-DEPARTURES-02 Euterpe
26 SUPERCELL-MY DEAREST-01 My Dearest
27 SUPERCELL-MY DEAREST-02 罪人
28 Guilty Crown OST-12 Release My Soul feat.Aimee Blackschleger
29 Guilty Crown OST-18 βιοζーδ feat.Mika Kobayashi
30 IKU-音のない夜空に.木の芽風-02 木の芽風(このめかぜ)
31 水蓮寺山崎はるか-福音-08 月の祈り
32 米倉千尋-WILL.FRIENDS.陽のあたる場所-01 WILL
33 米倉千尋-WILL.FRIENDS.陽のあたる場所-02 FRIENDS
34 STEINS;GATE-Hacking to the Gate-01 Hacking to the Gate
35 STEINS;GATE-VOCAL BEST 01-08 刻司ル十二ノ盟約
36 TWO-MIX-PERFECT BEST-01 JUST COMMUNICATION
37 TWO-MIX-PERFECT BEST-14 LAST IMPRESSION
38 推理の絆 OST-01 希望峰
39 推理の絆 OST-24 カクテル
40 藍井Eir-MEMORIA-01 MEMORIA
41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1-01 トライアングラー
42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1-08 インフィニティ #7
43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1-19 ダイアモンドクレバス
44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2-01 ライオン
45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2-10 娘々スペシャルサービスメドレー (特盛り)
46 Kalafina-After Eden-10 輝く空の静寂には
47 Kalafina-Red Moon-01 Red Moon
48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01 euphoric field
49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07 ebullient future
50 angela-蒼穹-02 さよならの時くらい微笑んで
Rebecca Pidgeon 蕾貝卡碧瑾-天籟迴音非常精選(SACD)
SACD242
05 Fhear a Bhata (From The Four Marys)
教堂之音(32BIT CD)
LIM HUD 072
08 Rejoice, you bride of Christ
12 O Day full of Grace
Accardo 阿卡多-帕格尼尼:魔鬼的顫音(XRCD)
480 166-4
02 La Campanella Rondo dal Concerto per violino e orchestra n.2
04 Rondo galante . Andantino gaio Dal Concerto per violino e orchestra n.4
Heifetz 海飛茲-海飛茲演奏蓋西文與法國音樂(XRCD)
JM-XR24047
01.03 Three Preludes
Mutter 穆特-卡門幻想曲(XRCD)
480 065-7
06.07 Fantaisie de Concert sur des motifs de l'opéra Carmen
Shaham 夏漢-琴魔狂舞(K2HD)
480 826-6
01 Devil’s Dance
05 Caprice Fantastique (Wichtelmannchen)
TACET-古董真空管萬歲(SACD)
TACET S74
07 Lentemente
TACET-古董真空管萬歲之小提琴篇(SACD)
TACET S117
01 Peter I. Tchaikovsky Melody op. 42 no. 3
Accardo 阿卡多-韋瓦第:四季(XRCD)
470 450-2
01-03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1 in E major, Op. 8, RV 269, Spring
TACET-韋瓦第:四季(SACD)
TACET S163
04-06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2 L'Estate, Op.8 No.2 RV315
TELARC-小澤征爾-韋瓦第:四季(32BIT CD)
LIM UHD 054
07-09 L'Atumno (Autumn)
EMI-帕爾曼倫敦愛樂管弦樂團-韋瓦第:四季(XRCD)
HIQXRCD25
10-12 Concerto No. 4 in F minor(L’inverno Winter)(Op. 8 No. 4)
新海誠&天門-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 OST
CWCD-0002
16 孤独
20 二人の葛藤
22 タクヤの決意
新海誠&天門-PROMISE(HQCD)
CWCD-0003
02 想い出は遠くの日々
10 Through the Years And Far Away
11 ミカコからの便り
Opus3-獨一無二古典吉他超級精選(SACD)
SACD 22062
01 斯德哥爾摩吉他四重奏Allegro from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 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 - 快板
03 Andante espressivo Op. 30 No.1 孟德爾頌「無言歌」 - 充滿感情的行板
Opus3-低音皇(XRCD)
MSXCD 99304
01 拉森(1908-1986)Concertino for double bass and string orchestra, op.45 No. 11 低音提琴與弦樂團協奏曲
02 Arioso Lento
Opus3-Mattias Wager-發燒管風琴(SACD)
SACD 22031
02 耶穌是我的朋友
04 詠嘆調
EMI-普列文倫敦交響樂團-霍爾斯特:行星組曲(XRCD)
HIQXRCD3
01 Mars, the Bringer of War
04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杜拉第明尼亞波利交響樂團&明尼蘇達大學管樂隊-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K2HD)
480 698-1
01 Tchaikovsky -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49
蝙蝠俠:黑暗騎士 OST
9632-49860-0
08 Like A Dog Chasing Cars
前言:
首先,向出借的板友獻上最誠摯的謝意,令晚輩有機會能夠長時間接觸(2014/03/01-2014/03/09)鐵三角四十周年紀念套裝W2002&HA2002的組合。
本文在有限器材搭配下,秉持著分享的心態寫成,個人想法僅供參考,敬請各位見諒不足之處。
器材方面,個人的主力系統(旗艦耳機+耳擴+DAC)為ATH W5000+LUXMAN P-1U+ONIX DAC 25B。除此以外,用KECES PT-112處理日規100V電壓(P-1U&HA2002),其他器材配置並未特別處理,故略去不提。
至於選曲方面,基本上主要以J-POP&ACG日系女聲和小提琴弦樂為主,流程上則是先比較HA2002與P-1U,後比較W5000與W2002。
正文:
首先,來談談HA2002……
身為HA5000的前用家,個人預估同樣是套裝設計理念的先驅機HA2002在設計上理應會有相似之處。
果不其然,HA2002帶給我的第一印像是濃郁、斑斕、綺麗、絢爛、慢調、豐腴、油潤、溫暖、優美……。
在頻段分布方面,HA2002與HA5000不愧是師出同門的作品,完美彌補了W2002以及具有相似走向的W5000一般來說可稱之為弱勢的地方,也就是高頻量感偏多收不住所形成偏硬亮的刺激感與中低頻量感偏少建立的偏薄底盤。我們可以發現HA2002聲底是溫暖而寬鬆的,在搭配W2002和W5000時發揮的低頻並不是非常的結緊快速,像打樁機一樣發出強勁有力的銳意衝擊,而是屬於「面」的飽滿力道在推動著。除此以外,HA2002的高頻處理也給我一種溫潤圓融的感覺,高頻表現不再有曝光過度之嫌,能量感褪去了一層鋒芒,將容易偏亮的W2002與W5000打磨得美澤鑑人。
進一步來談談HA2002搭配……
必須要知道的是W2002與W5000基本具備了針尖般的銳利結像與鮮明的光澤感,兩者聲底不厚甚至略偏薄,具備偏少的中低頻形體感而能凸顯高頻傑出的細節表現,讓人感覺到飄逸柔美的纖細線條感。此外,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上盤具有的水潤光澤感,呈現出了輕巧空靈的迷人美聲。
而這時若再搭配上高解析、快速、銳利、清晰、動態起伏明顯的器材並不見得更適合,若相性不佳則會有銳度突出不自然、層次過渡僵硬、起伏機械不具柔軟度的骨感現象。反之,這時候用上偏溫暖、寬厚、溫吞、軟調的風格則能達到互補平衡的效果。
因此,我們可以說HA2002是為了讓聲音顯得鬆弛一些、不緊繃怒張而設計的,此舉不僅能收斂惱人毛邊與過衝發展,讓高頻表現更為絲滑柔順,也為下盤增強密度與重量感,充實肌理使之具有濃厚黏稠而豐盈的質地,讓三頻表現更加均衡,同時也營造出豐富泛音,帶來醇郁耽美的尾韻。
當然,前述所言在音響性上的調整或許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HA2002為聲音演繹添上了一分綺靡優美的暗金色光澤,這種渲染手法讓音色顯出金碧輝煌的奢華感,讓人意識到眼前大放異彩的浮華氛圍而會不自覺放過了油潤豐碩的根底這件事。
在聆聽女聲歌唱時,你會感覺到近距離傳來暖色調包圍感,具備飽滿肉感的形體將會作為基礎襯托出綺麗光澤的線條。妖豔邃麗的升調薄聲會從耳畔撲迎而來,卻不失溫柔婉約,而歸根究底來說便是因為HA2002具有溫暖偏厚略呈軟調的聲底作為墊襯所致。
那麼,其他耳擴的搭配性呢?
非常可惜的是,個人身邊並沒有HA5000,就如同開始所提到的一樣,但我有非鐵三角耳擴中最適宜的選擇之一—LUXMAN P-1U,相信在處理低阻耳機方面享有盛譽的P-1U作為HA2002的參照對象可說是當之無愧。
整體來說,P-1U是一台通體散發出白金色光澤感,音色高雅精緻,格局大器且具備陽剛風格的貴氣耳擴。其細節處理相當精粹洗鍊,中頻凝聚力與水分比起HA2002更勝一籌,除此以外,兩端延伸也比較好,屬於三頻皆強的優秀機種,能帶來全頻段質感的提升。在大編制曲目的考驗下,我們不難發現在空間感的呈現這方面,P-1U是勝出HA2002的。若說HA2002會拘限於小編制室內樂的規模,那麼P-1U則能完整建構非常優秀的廣大廳堂感空間,演唱者不再貼身附耳在側,而是保持一段良好的距離與定位。除了前述的音響性指標,其他方面如解析力、分離度、暫態反應、動態對比也是P-1U佔了上風,尤其我們可以聽到W5000在P-1U的搭配下能呈現出尊貴雅致又不失清麗陰幽的美妙音色。
換一個角度來看,雖然HA2002的低頻下潛與衝擊力不如P-1U有勁道,高頻延伸與控制力也不如P-1U出色,在人聲表現上也可以聽出P-1U具備了強烈的形體存在感。但是,HA2002的獨有特色便在於其油潤松香共鳴出的豐醇氛圍。HA2002搭配下的聲音豐潤軟調富有肉感,其結像較大比起P-1U來說少了一分扎實感卻多了一分舒適的蓬鬆感,在中高頻帶有綺麗邃彩的奢華風味。如果是要追求濃郁撩人的女聲享受,這個聲音確實是無法取代的。
下附HA2002與P-1U音響性比較:
音色(華麗感):
HA2002
具有濃厚質地的暖色調
音色奢華糜爛帶有暗金色色調
風格陰柔
P-1U
具有清澈剔透的質地
音色高貴雅致帶有白金色光澤感
風格陽剛
聲線(聲線刻畫&顆粒粗細):
HA2002
圓潤豐醇連綿不絕
P-1U
精緻扎實粒粒分明
氛圍:
HA2002
包圍感與寬鬆感勝出
P-1U
通透度與開放性勝出
低頻:
HA2002
中低頻中段部位以上量感較多
中低頻彈性與柔軟度勝出
衝擊感飽滿
P-1U
中低頻以下質感較佳
中低頻下段部位以下下潛較深
衝擊力勝出
中頻:
HA2002
中頻與中低頻量感豐盈
中低頻重量感提升具有飽滿肉感
中頻與中低頻人聲稠密帶韻/近距離
P-1U
中頻密度提升具有水潤光澤感
中頻人聲清澈洗鍊/中距離
高頻:
HA2002
高頻量感收斂程度較多顯得圓潤
中高頻量感豐碩
輝度顯得斑爛絢麗
P-1U
高頻延伸與控制力較佳
高頻表現出色
輝度顯得清透亮麗
透明度:
HA2002
綺麗濃郁
P-1U
清新澄淨
解析力(解像力):
P-1U勝出
結像力(立體感&形體感):
HA2002
形體感勝出
P-1U
立體感勝出
細節處理:
HA2002
修飾手法&銜接連續性&細膩度較佳
P-1U
準確度&銜接流暢性&精細度較佳
細節再生(泛音&堂音&殘響&空氣感):
HA2002
泛音豐富綿密
收尾黏滯柔美
P-1U
泛音輕盈靈活
收尾乾淨俐落
空氣感勝出
空間感(音場表現):
HA2002
內部架構飽滿度較佳
接近中頻立體感與縱深表現較佳
P-1U
整體輪廓完整性較佳
橫寬發展勝出
層次感:
P-1U勝出
定位感:
P-1U勝出
分離度:
P-1U勝出
暫態反應(瞬態反應&速度感):
HA2002
慢調優雅施施而行
P-1U
中規中矩從容不迫
動態對比(強弱對比):
P-1U勝出
平衡性(三頻均衡):
HA2002勝出
接下來繼續談談耳機……
鐵三角的木殼旗艦系列幾無例外擁有如夢似幻的特殊風味,無論是早期的W10VTG、W10LTD或是新近的W1000X、W3000ANV,都充滿著鐵三角的獨特音染,這種渲染手法使音樂產生了生命,使音樂產生了感情,而W series其中最突出的便是那女聲嬌媚動人、小編制弦樂細膩華麗的聲音美學。雖然這種風格並不能稱得上是大眾心目中的理想典範,但你不能不佩服鐵三角的設計師確實用盡才華投注出了其他品牌耳機上所沒有辦法仿效的音色,而這也著實吸引了不少人癡迷沉醉其中。
從基本面來說,此次的主角W2002與W5000具備了相似的調性:絲滑柔順的高頻、凝聚細膩的中頻、重質不重量的低頻、輕巧的下盤、優雅的步調、纖細的聲線、甜美的音染……這些都是共通之處。
接著,我想從個人比較熟悉的W5000來繼續談談……
W5000做為第九世代旗艦推出以來,歷經W1000X與W3000ANV仍未被取代旗艦的地位,綜觀ATH W series的歷史:
ATH W10VTG(1996年5月21日.限量3000隻.停產)
ATH W10LTD(1997年12月1日.限量2000隻.停產)
ATH W11JPN(1998年12月1日.限量2000隻.停產)
ATH W100(1999年12月1日.量產.停產)
ATH W11R(2000年12月1日.限量800隻.停產)
ATH W2002/AT-HA2002(2001年10月21日.限量1000套.停產)
ATH W1000(2002年11月21日.量產.停產)
ATH L3000/AT-DHA3000(2003年11月21日.限量500套.停產)
ATH L3000G(限量50隻.停產)
ATH W5000/AT-HA5000(2005年12月02日.量產.在產)
ATH W1000X(2009年11月13日.量產.在產)
ATH W3000ANV/AT-HA5000ANV(2011年11月18日.限量2000隻/限量200臺.停產)
我們可以發現W5000實可說是ATH生產線上的長青樹,迄今(2014/03/10)仍屹立不搖,由此可知W5000與HA5000套裝的完成度竟是如此成熟,成為了世代的分界領。
當然,這並非有意暗示W5000會讓人聯想到一隻非常全面、聲底中性的耳機。雖然W5000在鐵三角高端耳機屬於以中性全面著稱的一類,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優雅的格調與甜美的音染仍是其聲音構成的主要特徵,W5000尚稱不上能與SENNHEISER HD800或是beyerdynamic T1這些旗艦同步齊肩,前述所指的中性是與ATH自家過往的木殼旗艦耳機比較而來的。
W5000同樣傳承了ATH的特殊音染,雖然並不像W2002一樣帶有濃郁的調性可以渲染出相當奢華的音色,其演繹自有獨到之處,呈現出來淡而不膩的清甜,讓音符撫上一層優雅的陰柔氣質讓人細細品味。
W5000具備了從容不迫的速度感,維持著優雅的節奏不會有暴衝的情況發生,速度轉換上該變就變,步調上始終給人一種留有餘地的感覺,而W2002則更顯得緩慢一些。就個人經驗來說,確實鐵三角的幾款旗艦木殼耳機都不傾向速度感偏快的調性,而始終喜歡偏慢的速度感。在聆聽抒情慢歌時,這種偏慢的速度感的好處在於會營造出一種舒緩的放鬆心境,帶給人一種不急不徐細細欣賞音樂的舒適享受。換一個角度來看,這種速度感在表現強烈節奏感、曲調緊湊的音樂類型則會有拖沓不夠俐落之弊。至於W series速度感轉變的關鍵點在那一個環節,我想應是從W1000向歐式風格借鏡這個時候,至W5000正式融會貫通。
進一步來談談W2002與W5000的差異……
W2002屬於較舊的一代,聲底濃郁帶有油潤肥厚的暖色調,顯得溫暖豐醇一些,尤其中低頻可以感覺得出來寬鬆下移一些,不強調速度感和透明度,帶有奢華的金色光澤感,呈顯出一種醇粹濃烈之美。這類聲音不以素質取勝,強調的是味道具備的吸引力。
W5000屬於較新的一代,體現了一種更為現代的聲音審美觀,在保留一定的鐵三角傳統美聲風格的情況下,將透明度、速度感做了明顯的提升,得到一種既有淡淡鐵三角韻味同時也具備透明感與良好速度感的聲音。這種新世代的聲音比起舊世代來得剔透清晰帶有質感,線條顯得冷靜成熟,會泛出凝鍊寒肅的銀光,味道少了一分韻味益顯出芬芳膩香的清新感,具有高貴的銀色光澤感,呈現出一種清麗甘甜之美。味道確實仍彰顯著明確的存在感,但不再像過去一般濃厚得化散不開來。
其實觀察鐵三角的木殼旗艦耳機一路下來,我們可以感覺到音響性素質確實是日益求精,這點具體表現在聲音的分離度、瞬態、解析力、音場方面的提升以及對各類音樂表現的全面性。不過,相對的就是聲音的韻味也在進一步減弱中。
接下來談談耳機搭配……
W2002+HA2002的組合,也就是所謂的2002套裝,從搭配上來說確實不容置喙,呈現出來的聲音叫人不得不讚賞ATH的設計理念。這是一個純粹追求美的寫意組合,與真實相差甚遠卻自有一種細膩之美,你可以感覺到一切是如此和諧融洽,絲毫插手介入的必要性都沒有,只需放鬆心情等待享受美聲流淌的歡愉即可。如果沒聽過HA2002搭配下的W2002,很難說真正認識了W2002應有的聲音。P1-U搭配下的W2002則少了豐潤優美的味道,音色要雅致清透一些,線條感也顯得纖細淨麗,所以說呈現出來的感覺節制不少。換言之,風格上不如W2002和HA2002的搭配來得協調,無法形成熾愛激情的蠱惑氛圍。
W5000搭配HA2002也是不錯的組合,音響性方面確實稱得上是契合的,HA2002在密度與重量感的補強能夠適當調整W5000的體質。再者W5000在ATH W series原屬於較中性的一隻耳機,浸染過HA2002的聲線在面對日系女聲演繹時也確實別有韻味。可惜的是,W5000+HA2002在樂器演奏方面就顯得有點過於煽情了。回歸設計初衷來看,本來HA2002的音染便是為W2002而存在的,兩者相輔相成這才發揮出協調的音色,而這種染色遇到W5000的聲音,只能說效果有時不錯,有時則顯得有所落差。如果換成搭配P-1U,即使音色清淡一些,W5000富有陰柔優雅氣質且帶有潤澤清甜感散發少許甘味的聲音表現仍相當出色。
最後,來為W2002與HA2002下結論……
關於這點,晚輩只想用短短的個人經歷來做為評語的替代。
「醉生夢死」相當適合用來形容從版友出借耳機至撰稿完畢的生活。
談談W2002&HA2002-相遇W5000&P-1U
2014/03/10
mobile01 行動影音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3808244
PTT Headphone
http://www.ptt.cc/bbs/Headphone/M.1394466085.A.938.html
Andaudio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HIFIMAN HE560 立聲新竹耳機店試聽聽感
參考搭配:
WireWorld Silver Starlight USB線—電光火石 SUPPLIER USB—電光火石FR-CD-8110 USB線—電光火石 TOBBY—電光火石 BOBBY—店家手工平衡轉接頭—GRADO GS1000i(低阻參考組)
WireWorld Silver Starlight USB線—電光火石 SUPPLIER USB—電光火石FR-CD-8110 USB線—電光火石 TOBBY—古津 HA-3—beyerdynamic T1(高阻參考組)
WireWorld Platinum Starlight USB線—MICROMEGA MyDAC—MICROMEGA MyZic
Divini Um-3 USB線—電光火石 I Llove TW USB DAC—古津 HA-3
(註:除了第一項與第二項搭配的RCA線與電源線相同外,其餘未列入的器材尚有不同之處,個人從簡故不詳列。)
參考音樂:
APOLLO 阿波羅(K2HD+HQCD)
K2HD HQ1090
05 The Little White Donkey
08 Gianni Schicchi - O Mio Babbino
DIVOX-維瓦第:四季
CDX 79404
07 ''Fall'' op.8 No.3 F-Dur RV293 - I. Allegro (Ballo e canto dei villanelli - L'ubriaco)
EMI-畢勒 皇家愛樂管弦樂團-葛利格:皮爾金組曲(XRCD)
HIQXRCD2
06 1 st Arabian Dance
EMI-普列文 倫敦交響樂團-霍爾斯特:行星組曲(XRCD)
HIQXRCD3
04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GARY KARR-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XRCD)
KICC 90873
03 Allegro moderato
Janos Starker 史塔克-德弗乍克:大提琴協奏曲
432 001-2
01 Dovorak -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 Allegro
Joshua Bell 約夏 貝爾-三片超值套裝 03 紅色小提琴 OST
82876-77136-2
05 The Red Violin
MERCURY LIVING PRESENCE-杜拉第 明尼亞波利交響樂團&明尼蘇達大學管樂隊-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K2HD)
480 698-1
01 Tchaikovsky -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49
Opus3-Benny Waters-當鋪薩克斯風(XRCD)
MSXCD 99308
01 Out Of Nowhere
Opus3-Opus3 爵色古典(XRCD)
MSXCD 99307
01 巴哈:觸技與賦格
07 石柱(第一部份)
PHILIPS-拉米雷茲:中南美彌撒(K2HD)
LIM K2HD 040
01 Misa Criolla - 1. Kyrie (Vidala-Babuala)
Rebecca Pidgeon 蕾貝卡 碧瑾-天籟迴音非常精選(SACD)
SACD242
05 Fhear a Bhata (From The Four Marys)
Roby Lakatos-Roby Lakaos and his ensemble Lakatos(K2HD)
480 447-3
07 Sabre Dance (Khachaturian)
08 Post Phrasing (R. Lakatos)
RR-芬聶爾 達拉斯管樂團-爆棚管風琴(HDCD)
RR-58CD
01 Sigfried Karg-Elert -- Praise the Lord with Drums and Cymbals
Sheffield Lab 喇叭花-世界鼓王(純銀DXD)
LIM DXD 005
03 Amuseum
Susan Wong-511(SACD)
03 You Are So Beautiful 你如此美麗
TACET-「魔鬼」李斯特:鋼琴安可曲精選
08 Notturno- 3
三盲鼠之聲(Ultra HDCD)
LIM HUD 048
02 Isao Suzuki Quartet +1 - Blue City
03 Yoshiko Goto - And I Love You So
小克萊巴 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第七號交響曲(K2HD)
480 862-4
01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 I. Allegro con brio
神鬼戰士 OST
467 094-2
03 The Battle
張國榮-寵愛張國榮
RD-1319
05 當愛已成往事
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OST
448 295-2
11 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
14 Mornay's Dream
15 The Legend Spreads
感想:
耳機界的新星—HiFiMAN HE560,在近日想必已經不是不熟悉的話題了,「像靜電耳機的平板耳機」這種特別的形容是怎麼回事,再者,HE560是否能成為新世代的標竿呢?相信這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究竟表現如何,唯有親自聆聽才能知道。因此,近日看到新竹NOVA裡的Listen Audio 立聲新竹耳機專賣店(前身即為明明科技,因應擴大營業搬到隔壁展間一併改名)正式引進HE560的試聽機(8/15店家FB公告),個人便抱著好奇心用了一些時間去嘗試,在此提供一些感想作分享。
首先,從接觸契機回頭談起好了。其實早在約一個月前(7/21-7/22),個人在立聲耳機店便與HE560有了第一次接觸,當初試聽到的是巡迴展機,估計是讓店面人員評估為主,在店家的官方FB上並無消息釋出,店裡也沒有特別公開展示試聽機,多是收在原本的耳機箱中,個人是在因緣際會下被詢問有沒有興趣(熟客)才有了聆聽的機會。
雖然當時曾想過要不要發佈試聽簡感,但是考量到使用時間(burn in)可能帶來的影響,且自估接觸不夠深,所以後來還是放棄了。不過,當時的經驗仍讓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店面人員評價也是覺得很不錯允諾會引進看看。
下面就先談談對HE560的第一印象……
一開始,個人首先是用TOBBY+BOBBY作HE560的搭配,而在此系統搭配下用的參考耳機是AKG K702和GRADO GS1000i。(後來另有安排對照組供參考,見開頭「參考搭配」的部分。寫作是混和兩副試聽機的經驗而成。)
個人注意到的有兩點:
第一點—線條感
試著用比喻來形容線條感:AKG K702是鋼琴線,清晰、纖細帶有亮麗的光澤,若是繃得太緊失去了彈性的空間則會被銳利而硬質的筆直線條劃傷;GS1000i是薰香製木,當厚重沉蘊的優質木材在窯中緩慢的悶燒,你留意到的不是過程中激烈的焚解,而是最後一線精華,以及滿溢的香味;HiFiMAN HE560是毛筆,柔中帶韌具有端莊的筆觸,你可以完成一幅字帖、或是一幅國畫,但是嫻雅的氣質仍不脫其中。
換言之,與參考耳機相比,HE560顯得有厚度與軟調。而且需要注意到的是,HE560是以凝聚力為體現結像出豐富的細節,而非貫以犀利的解析力描述出形象。
另附帶一提,HE560在收聲時會有特殊的尾音迴盪,跟一般帶有暖度與味道的尾韻不同,那是相當冷靜透明的傳波,就好像漣漪輕濺,清無垢水浮動。
第二點—寬鬆感
就個人認定的寬鬆感指標如:寬、深以及大的聲場、不帶侵略性的個性、不硬質的取向、不清冷直白的聲音、不是迅敏快捷的暫態反應而是文雅悠閒的節奏、不骨感的形體等,這些HE560都做到了,不僅於此,HE560最出眾的地方在於音場表現的均衡感。
舉例來說,有些器材由於想營造出聲音集中的情況,因此帶動背景樂器聲的位置向內縮,此時出現的情況便是音場的寬度變差了。另外一種例子,便是將音場的位置向後縮,營造出音場深度很好的錯覺,實際上這是很有問題的。而個人嘗試用線材微調HE560,從實驗結果可以發現到當整個音場的形狀變大,其內的聲音形體也會隨之變大,也就是說兩者相互之間的大小比例維持得相當好。
再者,上述的均衡感代表的還有另一層意涵。就一般動圈式耳機帶來的頭中效應來說,導向大腦傳播的聲音幾無例外會有一指向性,聲波趨向的集中點就好比是戴安全帽時乘載的重心所在,換個比喻來說就是雨,水滴(聲音)受到重力(頭中效應)影響往地面(大腦)降落,接著在碰觸的瞬間激起顫動,無論多細微,都是一種刺激。而HE560難能可貴的地方便在於這種情況是幾乎沒有的,就好比氣體一般,既不是固態,也不是液態,當你察覺到時,你已浸染在似有似無的氛圍中,在碰觸與不碰觸的曖昧關係中得到感受。寬鬆,以及自然,這就是HE560。
在繼續往下之前,個人想要在此提醒一下HE560是需要burn in的,理由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跟前面提到的聲音集散的特徵有關,第二點是關於透明度。
先說第一點,這情況僅有發生在巡迴展機上,正式引進的試聽機倒感覺不出。在我試聽巡迴展機剛開始沒多久時,個人便意識到了HE560是一副很有實力的耳機,除了折服於HE560的空間感未落下風,若論線條的質感表現,甚至可以直言比起AKG K702更勝一籌,並不在同一個層級。另一方面,個人對HE560有相當大的擔憂—結像的位置在咽喉到下唇處,且除卻集中點,周圍處出現了真空的情況存在,中頻後縮的情況比GRADO GS1000i還嚴重。說實在的,聲音強烈的往頭部偏低的部位聚焦不是一件好受的事,就好像被人用棍棒抵住下巴一樣難受。而且,音場的呈現相當奇特。拿個情境來說便是羅馬鬥祭場,假設拿人做為聲音的單位,在場中決鬥的兩人便是主旋律與伴奏,而在旁圍觀的群眾則是細微的聲響,比如翻譜攪動空氣的聲響等。確實場上兩人的存在相當顯著,但是只要注意一下,你便會意識到場上多出來的空白了,而這個一無所有的空間代表的是甚麼意思?是指聲音的流動感完全消遏了。換言之,空氣感只彰顯於外圍處,最接近的發聲源反而沒有泛音繚繞的細微振動。你可以想像一下,在一首流行樂中,你感覺不到主唱的喉聲,卻聽到了伴奏鼓手的呼吸聲這樣的情況。
而這樣的問題經過burn in後,確實會有顯著的改善,定位感不再混亂,中頻逐漸收斂起來,音場的結構也不會有斷層了,從軟塌的水床轉變成膨鬆柔軟的彈簧床,如同在第一印象裡提到的寬鬆感。
至於第二點關於透明度,我想個人接觸的兩副試聽機都還有進步的空間,但大致上還是可以推斷出很有潛力的,從一開始混沌初開的柏木色,漸漸進展到透出油潤光澤的樹漆,再接著薄暮晨曦的清亮感。繼續burn in下去的完成型會是如何不清楚,但我想是相當值得期待的。
其他一些如低頻的分離度或是高頻的延伸等其實也是有改變的地方,而上述兩點是我在聆聽過程中最注意的burn in影響。建議若是有人聽了HE560覺得不滿意,也不要急著下判斷,再耐心等待一段時間給HE560機會改善看看,記得店家人員也曾說原廠是建議burn in 200小時。
接下來談談基本調性……
1.輝度適中
若是開封新機會認為偏暗是不意外的事情,隨著高頻表現逐漸延展開來和透明度的改善,實際上個人認為HE560在該透亮的時候是不會有一層薄紗掩蓋住光澤的。
2.對前端敏感
個人不諱言HE560大概是最能反映前端的耳機之一,出來的聲音完全是取決於提供的設備,冷暖厚薄HE560都會相應呈現出來,具有相當高的可塑性。要注意到的是,我是用「敏感」這一詞彙來形容。為什麼要刻意強調這件事呢?舉例來看,比如SENNHEISER HD800也可說是最能反映設備的標準之一。雖然高階耳機都有相當程度對於前端的要求,但是,HD800的基本要求個人覺得又是其中相當高的,可以說是近乎「苛求」,當你給予檔次不對等的設備時,哀聲的出現自不在話下,其他耳機如GRADO GS1000i也屬同一類。相反的例子,便是對設備的要求相當「寬容」,比方說GRADO RS系列這類聲音風格相當顯著的耳機,不管你如何搭配,大抵上味道都不會跑掉,很容易就可以辨識出來,相對的,音響性方面可以發掘的潛力不大。至於HE560,雖然和HD800一樣仰賴前端,但有一個決定性的不同在於HD800會直接粗聲抗議「不,這不夠好」,而HE560則是心平氣和的宣告「這就是極限了」,兩者面對設備要求而有不同的回應方式這點著實令人玩味。
3.三頻均衡
從宏觀角度來看三頻表現,HE560是一個三頻分布相當均衡,沒有任何一個部分特別突出的耳機。
HE560的高頻延伸做得相當漂亮,在該透亮的時候不會有難以推開的厚重感,呈現出來的是一種不強烈而清爽的溫潤光澤,就如同春日煦光一般。除此以外,在聆聽明亮錄音時齒音的部分也處理得相當好,刺耳難耐的情況是很少出現的。不過高頻量感方面則是保守了一些,很難發揮出如璀璨煙火一般華麗盛大的表現,而之所以會是這樣,想是與耐聽而不易偏亮的聲音的形成有關。
HE560的中頻有相當圓潤細膩的表現力,演繹出來的線條乾淨、結實帶有樸素的質感,與一些調高亮度、銳化結像以便營造出高解析力結果卻相當平面僵硬的假解析線條完全是兩回事。如果想知悉細節,HE560不多不少如實反應出來,也不會加料用修飾色彩添上一層底妝。換言之,HE560還原度很高,而且沒有明顯的音染。
HE560的低頻質量俱佳,試過管風琴、低音提琴、大提琴等樂器都有到位,下潛不錯而韌性佳,不過量感上並不是非常強調,是達到了烘托的地步而不是非常豐滿的程度。想要調成醇厚倒也不難,但若是想要達到堅實的情況則不容易。說到底HE560聲底始終是偏向軟性的,要求硬調是難為了些。拿徒手搏擊作為例子,HE560施力用的是掌,強求拳的力道而在拿捏上失去了柔軟度不見得比較好。
總和以上的表現,HE560在聲音整體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性,很難挑出有明顯缺失的地方。
4.微動態優秀
前面大致上已把個人比較注意到的部分寫過了,一些沒有特別花篇幅提到的事情我想或多或少其實都包含其中,這裡就再做一個簡單的補充:我認為HE560在微動態方面有良好的表現。甚麼是微動態呢?個人對此的認識是當聲音強弱相當接近時的起伏程度。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夏日薰風輕輕吹撫過的風鈴。如果微動態表現良好,風鈴從靜止無聲到發出清脆鈴響的過程便好像歷歷在目一般;如果微動態表現不好,風鈴說不定連邊都觸不上,只有微幅的搖晃而已。而HE560在這樣細微的表現上便交代得相當清楚。
接下來談談系統搭配……
個人在店裡試了幾種不同的搭配,後來是以電光火石 TOBBY為主要訊源(DAC),搭配的參考耳擴則有兩者:電光火石 BOBBY(+加店家手工平衡轉接頭)與古津 HA-3,前者音色中性帶暖,具有飄逸輕盈的氣質,線條細緻,人聲表現活潑清麗,音染少,適應面廣,屬於相當秀氣的類型;後者帶有明顯的暖調音色,具有沉穩敦厚的格局,線條豐盈,人聲表現端莊大方,對於高阻耳機具有良好適性,屬於較為濃郁的類型。前面已經提到過,HE560是一副很能忠實反映前端的耳機,兩個耳擴呈現出來的性質差異是顯而易見的,而個人認為HA-3在搭配上又是比較契合的。至於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下面會解釋。
從BOBBY這邊的角度切入來說,能夠勝過HA-3的地方在於聲音的通透度較好,暫態反應更為出色,清晰度也是略勝一籌,結像相當精細,而橫向音場也明顯要遠,有著舒展而開闊的空間感。相對的,HA-3則受到黏滯的厚聲掩蓋影響,在一些細節上的質感和瞬態做出了妥協,而在相較之下也會容易覺得音場偏窄,即使在深度上是由HA-3勝出,這個差異也是相當接近的,比不上BOBBY在寬度勝出的幅度,因此聲音的能量感會感覺往音場中間擁擠。
可是換個角度來看,可以發現BOBBY的下盤是明顯單薄了,這種清瘦的聲底固然突出了解析感,卻也容易偏向骨感、緊湊,而這對本質寬鬆的HE560來說並不是相當適合。
因此,在經過反覆對比與仔細觀察後,必須說HA-3的厚度帶來的好處是愈加突顯出來的。HA-3沉穩紮實的底盤帶來的是豐潤的音色,令聲音結構成為金字塔型的分佈,飽滿感十足,有一種溫醇的美感,最後與HE560搭配出來的是相當圓融成熟的聲音。
結語:
在最後的這個部分,我試著重新思考HE560帶來的印象,並且用條列的方式整理出來—
底質中庸
聲音中性
自然寬鬆的風格
樸實無華的個性
細膩圓潤的線條
軟性聲底
柔和耐聽的取向
三頻均衡
……
事實上,許多項都是環環相扣代表了相似的氛圍,而或許這可以歸納出HE560不是一個具有明顯特色的耳機,最多的,便是那一份平穩的舒適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兩個平凡無奇的人從路旁走過,既沒有手牽著手,說不定連話也沒有一句,好像一點關係都沒有的樣子,但你看到時,就是可以感覺到他們彼此是對方永遠的避風港。一個很簡單的歸依,便已足矣的親近存在。而HE560就是這樣的一副讓人安心的耳機,在陪伴的盡頭,只有靜靜享受音樂這回事。
以上便是個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滿意的地方敬請見諒。
HiFiMAN HE560 立聲新竹耳機店試聽聽感
2014/08/26
mobile01 行動影音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4050661
PTT Headphone
http://www.ptt.cc/bbs/Headphone/M.1409064348.A.CA5.html
Andaudio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淺談HIFIMAN HE400I 立聲試聽心得
主題耳機:
HiFiMAN HE400i
參考耳機:
HiFiMAN HE560
SENNHEISER HD650
參考搭配:
1. WireWorld Platinum Starlight USB線—MICROMEGA MyDAC—MICROMEGA MyZic
2. Divini Um-3 USB線—古津 U2s
參考音樂:
01
山崎將義-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
UPCH-80013
01 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
02
宮崎駿&久石讓-スタジオジブリの歌 02
TKCA-73381
02 On Your Mark(On Your Mark)
03
宮崎駿&久石讓-スタジオジブリの歌 01
TKCA-73381
11 海になれたら(海がきこえる)
04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
GNCA-1332
10 A Whole New World God Only Knows
05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1
VTCL-60100~1
08 インフィニティ #7
06
Kalafina-Red Moon
SECL-854
12 Lacrimosa
07
Heifetz 海飛茲-絕技安可曲(Blu-spec CD)
BVCC-20021
15 Khatchaturian - Sabre Dance (rec.1954)
08
新海誠&天門-PROMISE(HQCD)
CWCD-0003
02 想い出は遠くの日々
09
TACET-古董真空管萬歲之小提琴篇(SACD)
TACET S117
08 Franz Schubert Ave Maria op.52 no.6
10
APOLLO 阿波羅(K2HD+HQCD)
K2HD HQ1090
06 The Swan
11
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OST
448 295-2
06 Revenge
12
EMI-普列文 倫敦交響樂團-霍爾斯特:行星組曲(XRCD)
HIQXRCD3
01 Mars, the Bringer of War
個人感想:
HiFiMAN更改設計以來推出了兩款新作品:HE560和HE400i,前者定位為家用耳機,個人曾經寫過一些心得,有興趣的人請見「HiFiMAN HE560 立聲新竹耳機店試聽聽感」,過了一段時間後,個人又再度嘗試了一下定位為直推耳機的後者,這次的聽感也算是作為補充,為HiFiMAN的新風貌留下紀錄。
基本上,個人這次是以桌上系統作為出發點來使用HE400i,想模擬看看若是在辦公室或是實驗室時的情況。個人也有用過隨身撥放器,如Fiio X3,在一般流行樂時的躍動感還不差,古典樂方面編制一大在空間感就有明顯差距了。老實說,個人還是不建議直接連筆電或是手機來使用,作為一個便攜式耳機搭配隨身系統就音質上是可以接受的,用定點式的設備則能更進一步發揮音場和空間感的潛力。
接下來談談HE400i……
高頻:剛開聲時略顯乾澀,使用一段時間過後仍屬於內斂、保守的類型,與薄、尖、亮毫不相關,屬於相當平順而偏暗的呈現方式。換句話說,相當「沉著」。即使加大音量或是聆聽錄音較為明亮的音樂,也不會有尖銳的齒音或是過亮的刺激感出現。不過,個人還是覺得高頻能量感再多一些就好了,這樣子稍欠的動態和空氣感應會有所改善。
中頻:以定位而言,HE400i確實做到了不俗的表現,無論男聲、女聲、器樂都具有柔和松潤的氣質,以細膩的顆粒感和寬鬆的空氣感見長,且處於一個適中的位置,讓人能感覺到聲音是娓娓道來的,一點都不具侵略性。HE560 雖然結像更準確,但是HE400i因其豐厚溫暖的聲線顯得更具有感情的傳染力。
低頻:中頻下段乃至中低頻的量感相當豐富,在營造氣勢和強烈節奏感上可以做到充沛的重量感,而這點也迥異於HE560結實有力而沒有多餘混濁殘響的表現。在聆聽需要低音烘托的音樂類型如流行樂,HE400i因為下盤較為豐滿,質地要厚,量感較多,音色偏暖,確實容易得到良好的印象。
平穩:HE400i調音方面雖偏醇厚,但是整體平衡仍拿捏得很好,在頻段過渡上相當滑順自然,且透明度並沒有受到牽連而有埋沒細節的問題存在,適合長久聆聽而不會疲憊。整體上來說HE560更加均衡,論音質來說也是更勝一籌,但是HE400i包容性更好。
異同:HE560在素質上勝出的程度還是很明顯的,而更進一步來說凝聚、通透、控制力這些詞彙很容易就可以作為兩者分野的核心點。HE560音色更加中性,線條感更加清晰,高頻延伸與量感發展得更加完整,低頻量感雖少但是質感與下潛都更好。一言以蔽之,HE560做得更加洗練。而從聲音風格來看,HE560和HE400i都不是非常強調素質的類型,初步聆聽時你不會從強勁的力道、大動態、敏捷的瞬態反應等著眼,立刻折服於某些音響性指標,但是當你逐漸摸索下去,可以發現到的是基本功做到很好,軟散糊爛空泛刺脆這些根底不足的症狀都不會出現。換言之,有著健康飽滿的體質。
總結而言,HE400i是重心偏低,氛圍寬鬆自然帶有包圍感,聲底醇厚具有多面手特質的金字塔型耳機,在人聲抒情慢歌和一些小品演奏以及慢調的流行樂、小編制的表現是個人比較喜歡的,大編制的表現以其定位來說也有相當水準,足以呈現出磅礡氣勢和規模感概況了。
可以說,個人認為HiFiMAN確實在各種因素的取捨下,在方便性與音響性的平衡之中成功地體現了該品牌對於音樂性的追求,而這種聲音是相當柔順宜人的。若是想要緊湊、刺激、強悍、艷麗這些特質的人大概不會喜歡,若是想要放鬆聽音樂的話則可以列人考慮範圍。
以上便是個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滿意的地方敬請見諒。
淺談HiFiMAN HE400i 立聲試聽心得
2014/09/15
mobile01 行動影音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4074814
PTT Headphone
http://www.ptt.cc/bbs/Headphone/M.1410715513.A.8A3.html
Andaudio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談談ULTRASONE—ED9&ED10
主題耳機:
ULTRASONE ED9
ULTRASONE ED10
系統:
電光火石FR-CD-8110 USB線—電光火石 Supplier USB—電光火石FR-CD-8110 USB線—ONIX DAC25B—電光火石 FR-CA-7110 RCA訊號線—LUXMAN P-1u(KECES PT-112)—電光火石 Supplier AC(排插第一順位)
參考音樂:
angela-アスラクライン 1
KICM-3190
01 Spiral
angela-約束
KICM-1258
02 Innocence
angela-蒼穹のファフナー HEAVEN AND EARTH イメージミニアルバム
KIZC-72
03 fly me to the sky
EGOIST-THE EVERLASTING GUILTY CROWN
SVWC-7834
01 The Everlasting Guilty Crown
ELISA-rainbow pulsation -THE BEST OF ELISA-
GNCA-1332
01 euphoric field
07 ebullient future
08 God only knows
09 集積回路的夢旅人
10 A Whole New World God Only Knows
13 普羅菲希雅三部曲
Guilty Crown OST
SVWC-7817
01 βios feat.Mika Kobayashi
19 Rё∀L feat.Cyua
Kalafina-to the beginning
SECL-1092
01 to the beginning
02 満天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1
VTCL-60100~1
01 トライアングラー
06 射手座☆午後九時Don't be late
07 What 'bout My Star_
08 インフィニティ #7
19 ダイアモンド クレバス
MACROSS F-VOCAL COLLECTION 娘たま♀ 02
VTCL-60100~1
01 ライオン
05 ノーザンクロス
10 娘々スペシャルサービスメドレー (特盛り)
11 トライアングラー (fight on stage)
STEINS;GATE-Hacking to the Gate
MFCZ-1006
01 Hacking to the Gate
STEINS;GATE-VOCAL BEST 01
FVCG-1246
01 スカイクラッドの観測者
08 刻司ル十二ノ盟約
10 非線形ジェニアック
11 プレギエーラの月夜に
SUPERCELL-MY DEAREST
SRCL-7795
01 My Dearest
02 罪人
TWO-MIX-PERFECT BEST
KICS-1655
01 JUST COMMUNICATION
02 RHYTHM EMOTION
07 WHITE REFLECTION
14 LAST IMPRESSION
水蓮寺ルカ 山崎はるか-福音
GNCA-1360
06 深淵
08 月の祈り
推理の絆 OST
SVWC-1322
01 希望峰
24 カクテル
喜多村英梨-紋
KICM-1367
01 紋
02 雪華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10TH ANNIVERSARY
KICA-718
01 残酷な天使のテーゼ(Directors Edit Version)
02 Fly Me to the Moon (Claire)
08 魂のルフラン
09 心よ原始に戻れ
藍井Eir-MEMORIA
SECL-1009
01 MEMORIA
02 Back To Zero
Accardo 阿卡多-帕格尼尼:魔鬼的顫音(XRCD)
480 166-4
02 La Campanella Rondo dal Concerto per violino e orchestra n.2
Mutter 穆特-卡門幻想曲(XRCD)
480 065-7
01 Zigeunerweisen Op.20
Roby Lakatos-Roby Lakaos and his ensemble Lakatos(K2HD)
480 447-3
07 Sabre Dance (Khachaturian)
Heifetz 海飛茲-西貝流士.普羅高菲夫.葛拉祖諾夫:小提琴協奏曲(SACD)
82876-66372-2
03 Allegro Ma Non Tanto
Shaham 夏漢-琴魔狂舞(K2HD)
480 862-6
01 Devil’s Dance
Gilels 吉利爾斯-貝多芬:悲愴.月光(K2HD)
480 804-3
01 Piano Sonata No.8 (Pathetique) in C minor Op 13-I-Grave-Allegro di molto e con brio
02 Piano Sonata No.8 (Pathetique) in C minor Op 13-II-Adagio cantabile
03 Piano Sonata No.8 (Pathetique) in C minor Op 13-III-Rondo. Allegro
TACET-「魔鬼」李斯特:鋼琴安可曲精選
TACET 40
01 Tarantelle di bravura d'apres la Tarantelle de La Muette de Portici
藍眼月
EM011
02 Baby Blue Eyes
Janos Starker 史塔克-德弗乍克:大提琴協奏曲
432 001-2
01 Dovorak -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 Allegro
杜普蕾-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德佛札克:大提琴協奏曲(XRCD)
4710859301680
06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 II. Adagi
GARY KARR-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XRCD)
KICC 90873
03 Allegro moderato
Opus3-低音皇(XRCD)
MSXCD 99304
01 拉森(1908-1986)Concertino for double bass and string orchestra, op.45 No. 11 低音提琴與弦樂團協奏曲
02 Arioso Lento
03 Finale Allegro vivace
05 Andante sostenuto
10 Allegro
教堂之音(32BIT CD)
LIM HUD 072
01 Cantate Domino
Opus3-Opus3 爵色古典(XRCD)
MSXCD 99307
01 巴哈:觸技與賦格
Opus3-Mattias Wager-發燒管風琴(SACD)
SACD 22031
02 耶穌是我的朋友
04 詠嘆調
RR-芬聶爾 達拉斯管樂團-爆棚管風琴(HDCD)
RR-58CD
04 The Vikings
Joshua Bell 約夏 貝爾-三片超值套裝 03 紅色小提琴 OST
82876-77136-2
20 The Red Violin- Chaconne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宮崎駿&久石讓-もののけ姫 OST
TKCA-71168
33 アシタカせっ记
神鬼戰士 OST
467 094-2
09 The Might of Rome
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OST
448 295-2
10 The Battle Of Stirling
蝙蝠俠:黑暗騎士 OST
9632-49860-0
01 Why So Serious
TELARC-康澤爾 辛辛那提大眾管絃樂團-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波蘭舞曲.義大利隨想曲.斯拉夫進行曲(SACD)
SACD-60541
01 1812 Overture, Op. 49
RR-大植英次 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紅魔鬼(HDCD)
RR-82CD
04 Modest Mussorgsky Night On Bald Mountain
Sheffield Lab 喇叭花-世界鼓王(純銀DXD)
LIM DXD 005
01 Drum Improvisation (Jim Keltner)
05 Wise to the Lines
Stockfisch-貝斯臉搖擺三重奏-搖擺蓋希文(SACD)
SFR 357.4045.2
01 Oh, Lady Be Good
TACET-古董真空管之夜(SACD)
TACET S136
01-04 Serenade In G Eine Kleine Nachtmusik Kv 525
個人感想:
首先,必須感謝熱心版友願意出借耳機,讓晚輩能夠在自家系統有長時間聆聽的機會。該版友想要看看其他人對於兩者的比較,於是有了這篇聽感分享文。而在開頭的這部份要做一點提醒:版友的ED9是初版無編號版本,但是曾經改過耳機線,所以素質上可能有些許差別,一些細節比如極低頻的下潛就不詳加比較了,主要還是以大方向為主進行敘述。其他若有不滿意的地方也敬請見諒。
基本上來說,ED9&ED10走向很容易就可以掌握,「乾淨俐落,鮮明犀利」這些詞彙一下子便可以用來交代兩者的整體個性。
ED9&ED10全頻都是清晰凝聚帶有強大的能量感,聲音毫不發散具備很明確的線條感,將細節表現得相當明顯,且收放乾脆毫不拖泥帶水,有意與柔化潤色用來修飾聲音的處理方式區別開來。體現出來的精神是精確、純正、清楚、剛直,與昏黃、寬鬆、內斂、柔軟這些屬性相差甚遠。
可以說,ED9&ED10是偏重素質的類型,給人的感覺甚至是強調素質來引以為傲,與徒有味道但是透明度與解析力很差的暖糊聲完全是平行線的關係。
進一步來談談,ED9&ED10聲底特別乾淨,絲毫感覺不出雜質或其他汙穢,一點黏稠的尾韻或是混響的毛邊都沾不上,用蒸餾水來指稱是再適合不過。而這種乾淨的特質配合爽利的收放表現,會給予人一種直白的印象。在此請注意到並非用蒼白這個詞來形容,如果是蒼白的話,便意味者色調是生硬的,在聲音過渡上是欠缺變化幅度的,漸層的起伏是不夠細微的。而在這裡所指稱的直白其實也與一般的聯想稍有不同,舉例來說如AKG K702、beyerdynamic DT880PRO 250ohm這些個人覺得直白的耳機幾無例外會有一種冷感在,而ED9&ED10則否,音色比起前述來得更加溫暖而仍不脫中性的範疇,有清而不冷之感。若有人問起音染的呈現,水銀是個人腦海中浮現的首要形象,這種特殊的音色無不用強勢而硬質的手段在音符鍍上一層金屬光澤感,是高剛性的質感,與ATH柔性渲染旋律的細膩手法在修飾感這方面洽是兩種極端的方向。至於ED9與ED10在音色上差異的地方則主要在於兩者存在著溫度差:ED9質地上更為堅硬厚實,顏色更沉澱一些,帶有波濤洶湧的氣勢;ED10質地上更為精巧細緻,顏色更透亮一些,具有尊爵不凡的氣質。
接下來談談ULTRASONE獨有的技術—S-LOGIC。據稱S-LOGIC是藉由斜置金屬振膜的方式進行折射輸出,使得聲音並不是直接灌入耳道,而是透過在外耳廓的不同方向反射再傳至耳中,從而營造出三度空間感。這樣子能夠帶來的益處一是降低音壓,二是具有多聲道環繞的包圍感。以個人的經驗來說,我必須承認確實有效果。在較大音量和長時間聆聽的情況下,受到的音壓有比其他動圈式耳機輕微,不過前提是要接受挑亮的音染在中高頻的隆起。另一方面,具有包圍感的聲場能夠做到超越前方180度的虛擬視軸達到斜方傳來的環繞感也是別樹一職的。
以實際聽感來說,ED9&ED10的聲場並不會特別靠前,是保持合適距離的,聲場形狀相當穩固,尤其縱深方面相當講究,而橫寬發展也沒有誇大的現象,既不會顯得內裡空泛,也不會顯得特別遼闊,簡單來說就是中規中矩。另外在配置方面則須一提,個人覺得S-LOGIC使得相對位置的呈現容易辨識,如鋼琴在不同音域的琴鍵位置,高音區在左,中音區在中,低音區在右;又或者是大編制樂團中不同部的位置,如低音提琴、大提琴偏低,小提琴應比低音提琴、大提琴高等。不過值得非議的是,個人覺得定位感不夠精確,雖然相位特性優異,但是包圍型的球狀聲場帶來的圓弧形分層站列,在捕捉位置時會有人員位階浮動在半空中的疑慮。
繼續延伸S-LOGIC這點下去,個人想要談談配戴感。猶記得個人第一次戴上ED9時就因為配戴不正而覺得頭暈,那時候的失衡感就像是沒有近視的人戴上度數很深的眼鏡時一樣的情形,意識水平會陷入混亂,因此可以肯定S-LOGIC和配戴是否正確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ED9定位旗艦耳機仍能保持可以折疊、平放的設計確實算是一種方便,不過老實說配戴感並不好。側壓方面因為耳罩大小約與GRADO一般耳罩相當,ED9為橢圓,GRADO為正圓,比一般便攜小耳罩ATH EDW9、ATH ES700稍大一些,但不比beyerdynamic T1、ATH W5000等大耳罩,換言之蓋在耳朵上的感覺很明顯,習慣與否是見仁見智。個人覺得真正的問題在於頂壓很大,從頭頂支架傳來的顯著重量感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反觀ED10則可說是個人戴過的耳機最舒適的選擇之一,不但重量平均分布於整體,耳罩也能包覆住整個耳朵,且附有孔洞不致悶熱。最後再補充一點,ED9因為是封閉式設計,所以S-LOGIC帶來的效應較為明顯,ED10則是拿包圍感交換聲場的開闊度與自然度。
接下來個別談談ED9與ED10……
ED9給人印象深刻的第一點便是強大的低頻表現力,不管是流行音樂裡帶有節奏感的低頻衝擊,或是運用大量電子混音刺激情緒的低頻效果,都能發出非常結實飽滿的聲音,且能在雄厚之餘收得相當扎實、凝聚。沒有絲毫混濁和虛浮,是相當沉著有力的質感,且彈挑相當強勁,帶有很深沉的重量感卻又有起伏變化。與排山倒海的ED9相較之下,其他低頻量感表現豐盈的耳機容易顯得糊散,是黏連在一起而大片的聲浪而已。
ED9可以再用「雄厚飽滿,生猛有力」這些詞彙來進一步描述。這種性質呈現出來的聲音意味著不但不是圓潤光滑的,甚至可以說是有稜有角的,在力度變化和動態起伏的呈現上都相當直接。GRADO的耳機雖也稱得上算是接近的一類,卻有著一股柔韌的彈性在,屬於抽鞭式的打擊力道,而ED9更加堅硬,是鏈枷式的衝擊力道。當然,雖然ED9和圓融稱不上關係,並不是以細膩見長的耳機,但也絕對不屬於粗聲的類型,音質仍是有一流水準,只不過個性外向就對了。以場景來說,個人覺得宏偉到震撼人心的白銀要塞相當符合ED9的形象,帶有一觸即發的壓抑感與蓄勢待發的爆發力。
ED9整體來說有較完善的平衡度,中頻與高頻兼而存之,並沒因為低頻的強大表現而被忽略或消失。挑剔一點來說,有時中低頻會有點過量掩蓋到中頻下段。也由於低頻的緣故,慣有的中高頻音染亮點處相比之下也就不明顯了。
ED10在旋律的分寸拿捏上總是相當洗鍊,精心刻畫出每個音符的存在,人聲嗓音的運氣、小提琴的揉弦、大提琴的腔體共鳴、鋼琴的擊鍵音粒等,無不將彼此的區間分離開來清晰可辨,讓曲子運行前後的起伏跌宕交代得清清楚楚,在段落切換一絲一毫都不留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ED10的鋼琴演繹清脆亮麗,音粒晶瑩剔透具有高貴感,值得留意。
ED10可以再用「鉅細靡遺,一絲不苟」這些詞彙來進一步描述聲音成像的銳利度,屬於一種異常清晰的檢視方式,屬於顯微鏡般徹底的觀察方法。拿場景來說,便是在進行精細研究的巨大無塵室,空間感龐碩又是一塵不染的環境,所持之物是如此細微,瞳中卻一覽無遺。甚至可以說是帶有苛求完美,潔癖一般的自負氣質。我們談論聲音的品質,如果想用簡單的辨別方式來區分,那就是差的聲音會較為粗糙毛躁,觸感表現便是磨砂的顆粒感、碎石的粗礪感、斷崖的損壞感;反之,好的聲音質地在組織上會較為細緻綿密,具有優秀的連續性。具備同樣微觀觀察方式的耳機不是沒有,但是ED10體現出來更為精緻。
那麼,ED10是否為一隻聲音偏尖、聲底偏薄、高頻偏亮的「不平衡」耳機?
個人的答案是一半肯定,一半否定。之所以沒有直稱平衡性有問題,是因為個人覺得ED10在控制力方面與整體能量感的分布仍是值得尊重的。前面已經說過,全頻的能量感都很強是一大特徵,而一個失衡的高音表現主要是高頻能量感過於突出不能控制造成的,而這也是一些聽起來骨感的耳機的通病,而ED10的中高頻固然惹眼,其實低頻也不可輕忽,在不該出現低頻的時候不會出來干擾,在該釋出低頻的時候也是會好好發揮的,下潛快速沒有能量的積累,是高瞬態的擊發過程,因此也不至于歸於這一類。
在一個控制力理想的狀況下,是低頻能控制得結實不混濁,中頻能控制得不退縮空泛,而高頻能控制得沉著不顯毛刺。ED10削瘦下盤又增加高頻表現,所以容易顯得發亮,也因此仰賴素質甚多,在控制力、能量感、聲場配置等需要盡力配合以便做到高度的駕馭能力。而實際在播放品質良好且不會過亮的大編制錄音時,ED10仍能有條有理給出高度工整的表現,所以個人沒有給出一個決斷的答案。
接下來談談三頻表現中我比較不滿意的地方……
前面已經不只一次提到ED9&ED10基本上三頻的存在感都相當強烈,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並非指三頻均衡發展,實際上個人覺得中頻是有凹陷的,除卻聲場的配置在縱軸方面營造出深遠感這點帶來的影響,器樂確實位於人聲之前,而這樣子的人聲也造成頻段連結上並不是很順利,必須說這種稍有落差的表現使得建構虛擬圖像有點困難。站在個人的立場而言,其實我會覺得比較適合用來站在客觀角度檢視技巧演繹的手法。
進一步談談人聲這點,ED9口型結象較小,而這種小與能量感強並不交相違背,就如同黑格爾看見席捲歐洲的拿破崙的騎姿從而讚揚:「我看見皇帝――這位世界精神(Weltseele)」,雖然身材並不出眾,拿破崙的偉大是昭然若揭的,無人能否認他的影響力主宰了當世的局勢。ED9也是同理,用充滿氣魄的嗓音征服了聽眾的耳朵。ED10人聲結象位置較之ED9遠,是一種嚴謹的態度所以採取的距離,更為客觀,更為全面,是全景式的視角。這樣的好處是各個部分的注意力分布得更加均勻,有一覽無遺的效果,卻也少了一分感情的傳染力。
重新分析兩者的差異……
兩相比較之下,ED9聲音略靠前,結像近距,包圍感強,低頻兇猛,中高頻較為平順,中低頻較為寬鬆一些,表現激烈富有張力,較為明顯的細節會突出而拜分離度所賜不會混淆,有強烈的侵略性與衝突感,在迎面而來的衝擊力與臨場感這些方面佔上風;ED10聲音偏後,結像精緻,聲場均勻,高頻璀璨,中高頻張揚,中低頻較為緊緻一些,表現較為文雅嚴肅,聲音的密度壓縮得很驚人,以全景細節分布來說較為均衡細緻,擁有更為平均而廣闊的全景感。在一些不特別要求空間感的人聲歌曲等,ED9會來得有魅力,因著略靠前而激烈的風格容易刺激情緒。如果是欣賞古典交響、純音樂這些的話,ED10用中性而冷靜的風格清楚詮釋出來會比較適切。
最後來為ED9&ED10作總結……
ED9如同坦克一般,顆粒感飽滿,能量感張揚,爆發力驚人,性格較為奔放激情,聽起來更加過癮,容易釋出淋漓盡致的暢快感,不則不扣地展露出霸道的氣魄與威勢。
ED10如同人造花一般,顆粒感細緻,能量感凝鍊,分離度透徹,性格較為端莊冷靜,聽起來更為大器,容易透出盡在我手的掌握感,不偏不倚地在王道上展現出格局與氣度。
用比較感性的角度來看,這兩者都是人類的技術力下發展出來的結晶,既可說是對自然的致敬,也可說是對自然的挑戰。從天地取材,向理想發展,只為催生最崇高的作品。不管你最後喜歡與否,聽聽這知識積累的成果……啊!必需讚嘆,必需承認,這是人為雕琢出來的力與美的化身。
用比較理性的話語作結,實際上兩者皆是屬於講求細節、控制力、素質取向的耳機,追求優雅的表現、油潤的韻味、柔和的風格等的人可能不喜歡,畢竟濃郁華美的音色很顯然並不是這裡可以提供的,而其聲底本身強烈的個性也始終是不容易改變的。而即使不喜歡這種聲音風格,你也會承認其具備的強大素質。從很多方面(如解析力、結像、層次感、衝擊力、動態等)來看,音響性的高度確實足以自豪,可以無庸置疑地說該廠批露了強大的技術性與企圖心。
談談ULTRASONE—ED9&ED10
2014/10/13
mobile01 行動影音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4114896
PTT Headphone
http://www.ptt.cc/bbs/Headphone/M.1413129872.A.64E.html
Andaudio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